浙江煤炭企业发展战略方针(煤炭企业未来发展战略)
本文目录一览:
煤矿企业业务模式和战略是什么
资源量小、基础差,决定了小煤矿安全投入不足。受以前乡镇村村办企业政策的影响,我省小煤矿数量十分庞大。宜宾市384家煤矿,小煤矿达378家,储量30万吨以下的就有150家。以一个储量56万吨的小煤矿为例,用较科学的手段进行管理(很多小煤矿往往无法达到)大概可以采出30万吨煤,而前期投入就需要六、七百万元。可见,小煤矿可采煤数量太少,如果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的规定投入办矿,矿主将没有多少利润可言。所以一个资源量小的煤矿从办矿初期就决定了它很可能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小煤矿。3、整合资源,提高煤矿办矿规模,走集团化道路前面我们已经谈到,小煤矿资源量小是导致安全投入不足的基础性原因,只有整合现有的小煤矿资源,提高办矿规模,安全投入才会有保障。建议坚决关闭非法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和对国有大矿安全生产影响严重的小煤矿。对矿产资源储量不能满足9万吨/年开采规模的小煤矿进行资源整合,鼓励有技术实力、资金实力的煤矿通过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走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道路。对一些资源储量不大,对规模化开发影响不大的小矿,责令其在划定的区域内限期开采闭坑。这里特别要说的是,目前许多小矿的联合均涉及到矿与矿之间区域采矿权的重新审批问题,按国土资源部门现有的政策,必须重新评估,然后进行招标、拍卖、挂牌,手续繁琐,时间冗长。建议我省国土资源部门出台相应措施,简便手续、减少时耗,如可采取让几家小煤矿先联合进行生产,再补办矿与矿之间区域采矿权手续的作法,以加快小煤矿规模化调整的步伐。今年6月29日,国家正式公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煤炭工业新一轮改革正式启动。未来煤炭工业将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逐步淘汰小煤矿。对于我省现有的小煤矿来说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将是他们目前最佳的选择。4、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小煤矿安全生产投入今年1-6月,四川销煤3811万吨,其中,2772万吨则为乡镇小煤矿所开采。可以看到,小煤矿在我省煤矿中占的数量多、产值大,特别是在电煤紧张的情况下,小煤矿的产煤及时缓解了国民经济中各行各业用电紧张的状况,对社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然而在做出贡献的同时,国家对小煤矿没有一分钱的投入,各类商业银行均不向小煤矿贷款,小煤矿安全投入严重不足、事故不断。我们建议国家调整相应的政策,将小煤矿纳入全国增加煤矿安全生产投入的总体规划来考虑。就四川来讲,应积极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等形式,鼓励小煤矿增加投入,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并经过相关部门评比,政府将安全生产条件好,信誉高的小煤矿推荐给银行发放贷款,使它们做大做强,良性发展,促进更多小煤矿改善条件、安全生产。同时省级有关职能部门应出台相关措施,要求市、县各级对应单位禁止向小煤矿乱收费,切实减轻小煤矿负担。5、除上述针对性的建议外,我省小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还应从以下方面加强管理:(1)加快煤矿安全法制建设和经济政策研究。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法制建设却严重滞后,建议尽快出台《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和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2)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发展非煤经济,用科学的发展观解决小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政府虽然有关闭小煤矿的权利,但地方经济欠发达,县级财政对煤炭经济的依赖性大,所以地方政府在这一问题上往往执行力差。去年“12.29”事故后,宜宾兴文全县煤矿停产,今年上半年,县级财政从煤矿取得的规费收入是300多万,而去年同期是4000多万。我们建议制定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从煤炭行业退出的业主兴办非煤企业,实现煤炭经济的战略转移。鼓励开发煤炭下游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善县域经济投资环境,发展特色经济,减小县级财政对煤炭经济的依赖程度。设立县级财源建设基金,重点支持县域经济向非煤产业发展和用于煤炭深加工项目的开发研究。(3)严把“准入关”,培育和规范我省安全评价中介机构。安全评价作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安全评价中介机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培育和规范安全评价中介机构,要督促安全评价机构保持和不断提高资质水平,重点提高内部质量管理水平;要继续加强评价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安全评价工作质量;要加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安全评价报告提出的整改措施在企业尽快得到落实;最后要进一步完善我省安全评价行业的自律机制,发挥协会在各评价机构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桥梁作用。小煤矿投融资渠道小,负担重,投入主要靠自身积累。今年国家将拿出30个亿,作为增加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投入的专项资金。其实这笔资金是用于国有大中型煤矿,对于小煤矿,国家不给予任何资金扶持。另一方面,由于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差,利润风险高,银行从保护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几乎所有商业银行均不向小煤矿提供贷款。目前,小煤矿的投入主要靠自身积累和民间资金的拆借,其投入成本非常高。另外,除了向国家上缴正常的税费外,工商、卫生、环保、工会等职能部门均在向小煤矿提供“服务”、收取费用,这进一步加重了小煤矿的负担。国家电力短缺,加大了小煤矿的过度生产。我国近年来出现的电力短缺现象,进一步拉动了对煤的需求。从1997年到2004年,全国用电量翻了一番,煤作为火电的主要能源,需求量大增。去年我国产煤19.5亿吨,其中7-8亿吨是没有安全生产保障的煤,是靠企业过度生产出来的煤,是带血的煤。就我省来说,省内外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煤炭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煤价扶摇直上,在去年11月前后,吨煤的销售利润一度达到150元,如此大的暴利,对我省众多的小煤矿业主不顾安全,过度生产是最大的诱惑。二、我们的对策和建议1、理顺体制,建立煤矿安全监管联动互动机制制度的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只有制度问题解决了,才能够实现小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才能够步入小煤矿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特别是在技术人员已十分匮乏的情况下,监管力量分布在国家监察、地方安监和行业主管几个部门,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更无法使监管形成合力。所以,我们建议在市县一级,整合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资源,调整工作职能,由一个部门负责煤矿的安全管理,消除部门工作不协调,互相推诿扯皮的内耗因素。在区县煤矿监管部门建立安全技术总工程师负责制,设置专业技术职务,调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煤矿安全、矿业秩序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建立安全监管与资源监管的互动联动机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工作。2、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煤矿安全科研及专业人才的培训、培养推进科技兴矿,将先进的科技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要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充分利用和发挥全省科研机构和我省现有的煤矿安全专家的作用,依托科研机构和煤炭大中型企业的优势设立煤矿瓦斯防治研究所、科研中心,面向安全生产一线,研究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重大难题。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为全省煤矿瓦斯监测监控和联网、采煤方法和支护方法改革等工作服务。培训方面,建议制定措施完善的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体系,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分地区、分专业培训的模式,改善培训方法,在全省增强培训力量,对全省煤矿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的培训,实行分层次、分类型,不分区域的强制化培训。对全员培训,建议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由财政拨出专项资金,用于矿工的培训。同时在我省工科院校开设煤矿开采高级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对小煤矿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高级专业技术培训,培养适应小煤矿长期健康发展的高级管理人才。专业人才的培养及保护方面,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对煤炭企业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分配和使用机制,为培养、选拔、使用各类安全专业人才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平台。如可以参照师范类院校前几年的作法,对报考涉煤专业并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在入学、就业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及资金鼓励。同时,要建立人才激励保护机制,以良好的环境、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针对四川属于产煤大省,安全形势严峻的状况,建议单独组建或在我省工科院校设置能源工程专业,培养造就更多的安全科技和管理人才,满足全省安全生产的需要。(4)加强工会组织和舆论的监督,完善小煤矿工人的社保等福利。我们要在全省加快所有煤矿企业特别是小煤矿企业工会组建步伐,同时加大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省、市、县应建立举报制度,对事故隐患不整改、瞒报事故、违规生产等进行举报的行为进行奖励,对重大隐患、典型事故等进行曝光,努力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社会氛围。各级劳动社保部门要加大对小煤矿工人养老、工伤等险种投保情况的查处力度,要在小煤矿中强制实施社保制度,使从业的农民真正成为产业工人,切实保障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煤炭是我省的主体能源,煤炭工业是我省重要的基础产业。改革开放20多年来,煤炭从数量上保障了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但在安全方面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于我省小煤矿数量大,煤矿总体生产力水平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部分地方和单位责任不落实,投入和防范措施不到位,加之市场供需等因素的影响,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是严峻的。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们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严峻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做到不符合安全规定的不生产,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用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促进我省小煤矿安全生产,提升小煤矿社会形象,从根本上改变小煤矿安全生产面貌,推动我省煤炭工业快速、持续发展。
企业经营战略方针是什么?
总体经营战略——第一层次(又称公司级或总公司级经营战略)
总体战略浙江煤炭企业发展战略方针:指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浙江煤炭企业发展战略方针的基础上浙江煤炭企业发展战略方针,对市场需求,竞争状况,资源供应,企业实力,国家政策,社会需求等主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所确定的统率和指导企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谋划和方略。
分类浙江煤炭企业发展战略方针:
A.企业所处的经营态势(发展型浙江煤炭企业发展战略方针;稳定型;紧缩型)
B.企业经营领域(专业化;多元化)
C.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主客观条件不同(保守型;可靠型;风险型)
D.企业资源配置和增长方式不同(粗放型;集约化)
经营单位战略——第二层次
经营单位战略:经营单位在总公司或集团公司总体战略的指导下,为实现总公司发展目标,对所从事的某一经营事业的发展作出的长远性谋划和方略。
职能战略——第三层次
职能战略:也叫分战略,指为了保证企业总体战略和经营单位战略的实现,运用各种专业的职能,使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更加有效地适应内外环境的要求所制定的长远性谋划和方略。
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容体系 (1)战略思想(统帅,灵魂,导向作用)
(2)战略目标(战略的核心)
(3)战略重点
(4)战略方针(综合性,单项性,目的性,手段性)(6)战略对策(又称经营策略)
发展煤矿循环经济 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摘要:循环经济对企业不仅仅是一种资源综合利用浙江煤炭企业发展战略方针的手段,而且是一种新的机遇与选择,是新的产业增长点。本文提出浙江煤炭企业发展战略方针了发展煤矿循环经济的原则、模式、基本思路、支撑要件和把握要点。
关键词:循环经济浙江煤炭企业发展战略方针;“3R”原则;四种模式;三个关键点;四个支撑要件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产业科学理念,是一种低投入、高利用和低排放的先进生产力的杰作。循环经济以物质资源的循环为基本形态,形成一个“资源(能源)→产品→再生资源”物尽其用的闭环式流程,通过对现代工业生产的流程再造,把经济活动对自然与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力降低到最小程度。循环经济借鉴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网”的思路,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可以从根本缓解在煤炭采掘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尖锐冲突,是21 世纪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那么理所当然也应该是煤炭企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按照市场运作的一般规律,在行情(大局大势)基本明朗的情况下,谁先开发利用成功,谁就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因此,如何占领循环经济的制高点,对每个煤炭企业的领导者、决策者都是一种智力的角逐。
一、全面客观地认识煤炭开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目前煤炭采掘和加工过程中,产生浙江煤炭企业发展战略方针了大量的废弃物,对矿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浙江煤炭企业发展战略方针了相当大的危害和破坏:井下开采活动造成土地沉陷,露天开采则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尾矿、矸石等,需要大面积场地,从而导致耕地占用与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矿石、粉煤炭等固体废物中含酸碱、毒性与放射性或重金属成分,污染周边的土地、水域或大气,其负面累积效应却是不可低估。
二、深刻解读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与模式
循环经济并非永动机式的科学幻想,而是21 世纪先进的、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新旧文明碰撞冲突的焦点之一。“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率先提出,他认为,人类只有通过对资源循环利用才能长期可持续的生存下去。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对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其指导理论是系统科学和生态环境学。
1.发展循环经济的三项基本原则
(1)减量化原则(Reduce)。旨在从经济系统的源头进行控制,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
(2)再利用原则(Reuse)。旨在通过流程再造进行全过程的有效控制,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
(3)再循环原则(Recycle)。旨在从经济系统输出端进行控制,使得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
2.发展循环经济的四种模式
(1)杜邦模式———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
通过组织实现企业内部各工艺过程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的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消耗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耐用性等等。据介绍,美国的杜邦公司目前已经完成了新的生产模式,废弃物的排放量减少了45%以上。
(2)工业园区模式。
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典型代表是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是在企业之间实现循环生产,即通过科技工业园区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网络循环。这个科技工业园区的主要企业是火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厂,这四个企业形成一个生产链,一个企业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其他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作为自己生产中新原料的投入,形成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
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SD)是专门组织回收处理包装废弃物的非盈利社会中介组织,1995 年由95 家产品生产厂家、包装物生产厂家、商业企业以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目前有1.6万家企业加入。它将这些企业组织成为网络,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打上绿色标记,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业进行处理。任何商品的包装,只要印有它,就表明其生产企业参与了“商品包装再循环计划”,并为处理自己产品的废弃包装交了费。“绿点”计划的基本原则是:谁生产垃圾谁就要为此付出代价。企业交纳的“绿点”费,由DSD用来收集包装垃圾,然后进行清理、分拣和循环再生利用。
(4)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
日本在循环型社会建设方面主要体现三个层次上。一是政府推动构筑多层次法律体系。2000年6 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循环型社会形成促进基本法》,这是一部基础法,随后又出台了《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等第二层次的综合法。在具体行业和产品第三层次立法方面,2001年4月日本实行《家电循环法》,规定废弃空调、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由厂家负责回收;2002 年4 月,日本政府又提出了《汽车循环法案》,规定汽车厂商有义务回收废旧汽车,进行资源再利用;5 月底,日本又实施了《建设循环法》;到2005 年,建设工地的废弃水泥、沥青、污泥、木材的再利用率要达到100%。第三层立法还包括《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绿色采购法》等。二是要求企业开发高新技术,首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就要考虑资源再利用问题,如家电、汽车和大楼在拆毁时各部分怎样直接变为再生资源等。三是要求国民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不要鄙视垃圾,要把它视为有用资源。堆在一起是垃圾,分类存放就是资源。
三、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
(1)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应当拓宽思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通过深度开发利用实现物尽其用。传统煤炭产业产品单一、产业单一,重开采、轻加工,重生产、轻利用,重建设、轻环保,引发了许多问题。煤炭产业多年来一直在走“资源———产品———污染排放”之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特点显得十分突出,并且为此已经付出了沉重的资源代价、循环代价、环境代价、生命代价、后续发展能力的代价。目前的大多数企业已经陷入了高投入、低产出,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再投入、再浪费、再污染的恶性循环之中。循环经济主张把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让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不断进行的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不但要开采煤炭,而且要对煤炭进行深加工,还要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在这一过程中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同时使资源得到升值。以动力煤为例,如果提供给电厂的燃料是高灰分、高含硫原煤,就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而通过选煤平均每入选1亿吨原煤可就地排出煤矸石2000万吨,燃用分选后的动力煤可节煤约10%,经过分选,可降低60%~70%的灰分和脱除50%~70%的无机硫,这样既减少了运输量,又提高了电厂的热效率,保护了环境,使煤矿、运输部门、电厂的经济效益都得到提高,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2)“缺油少气富煤”是我国化石燃料资源赋存的特点。“富煤”是相对于油、气资源稀少而言,事实上煤炭也是一种稀缺资源。煤炭是古代植物在气候、环境、地壳运动等的作用下,经过亿万年演变而成的。煤炭形成的漫长性决定了煤炭不可再生,开采一吨就少一吨,是稀缺的衰竭性资源。资源的浪费情况是相当惊人的,提高煤炭开采回收率已成为煤炭产业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煤炭是工业的粮食,很多行业离不开煤炭,煤炭不仅当代人需要,子孙后代也需要。如果我们对煤炭开采回收率低不引起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制止这种浪费资源的行为,总有一天会走到煤尽油枯的穷途末路,不仅制约经济的发展,还会贻误子孙后代。
(3)传统煤炭产业习惯于以采煤为主,忽视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和废弃物的利用。循环经济要求依据自然生态有机循环原理,把煤炭开采过程所得到的所有资源充分利用,使上工序生产排放出的废弃物变为下工序的原料,实现安全、清洁生产,最少废弃,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扩大和延长产业链,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体系之间的系统耦合,构建上工序排放的废弃物作为下工序原料的使用平台,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使用,高效产出并持续利用。比如煤层气,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经常由于瓦斯爆炸或瓦斯突出造成重大安全事故。但煤层气又是一种高效的洁净能源,其效用不亚于天然气。由于技术、资金等原因的制约,让煤层气在开采过程中白白地流失,实在太可惜。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充分地利用这一资源,于是就延伸出“煤层气开发”产业,形成了洁净燃料———瓦斯发电———化工产品的新产业链。就煤炭企业本身来讲,煤层气开发、煤矸石综合利用、坑口电厂粉煤灰利用、洗煤厂水的循环利用等都是值得优先开发的项目。因为在煤矿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已具备相当的生产条件和物质基础,只要再稍加投入,就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要件和把握要点
(1)煤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以下4个方面的支持。
第一,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构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灵活高效的多元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各个新的经营单位由单纯的生产者变为自我约束、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独立市场主体,把一元化的产权结构变为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把模拟法人变为真正法人。
第二,建立科学、慎重的决策机制。坚持细调研、慢决策、快实施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规范项目建设程序,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进传统产业,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促进煤矿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
第三,加强技术创新。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并减少污染,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和绿色化,在洁净技术方面重点开展机电一体化高效选煤关键技术、细粒煤高效脱水脱硫降灰技术、生态环境的控制等技术研究。
第四,开辟融资渠道。用足、用好、用活国家已出台的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财政优惠政策,同时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通过自筹、申请银行贷款、寻找融资伙伴、资产重组融资、招商引资等多种融资渠道进行筹措资金,保证循环经济决策的顺利实施。
(2)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把握三个关键点:
第一,必须科学统筹企业发展与节约资源的关系。煤矿发展循环经济,就要坚决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高耗、低效、高污染的工艺、设备和产品,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大力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促进资源节约潜力向节约能力和节约效益转化。这样才能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兼顾资源节约。
第二,必须科学统筹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把环境治理有机地融入企业的生产中,获得新的价值增值,从而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值的“双赢”,企业发展与环境治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由相互对立变成相互促进。因此,煤矿应担负起社会责任,更新环保观念,从循环经济的角度看待环境保护,分析自身行业与产品的特点,以粉煤灰、煤矸石、有机废水为重点,推进工业废物综合利用,按照经济规律推行环境治理。
第三,必须科学统筹多元化与关联性的关系。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于想突破单一主业经营规模的限制,总是会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进入其他领域。但是,科学的发展态度是从本企业、本行业实际条件出发,注重产业的关联性,选择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
胡锦涛同志最近强调指出:“要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决禁止各种掠夺、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下大气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友好问题,成都附近的都江堰工程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两千多年来都江堰经久不衰、常用常新,其设计者的核心理念就是“天人合一,顺其自然”。这座低矮且看似平常的都江堰,千百年来给沿岸的成都平原苍生百姓带来了年复一年极其丰厚的水利效益。其中该工程所蕴藏的丰富的科学原理和深邃的历史启示令人越悟越深刻、愈想愈升华。
总之,煤矿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景光明,且势在必行。所以煤矿的决策者们应该在拓展产业经营领域时,选择那些与煤矿主业有着内在联系的电力、建材及电轧钢、电解铝等产业。这样,所经营的各种项目都连在一条有机的产业链条上,企业做强做大就有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