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儿科门诊建设思路(中医儿科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
本文目录一览:
开一家中医儿科门诊
开办个体诊所相对麻烦一些,首先递交申请书,经市级卫生部门审核其执业医师证和毕业证,身份证及职称证书(上网核查其真伪),批准通过后办理税务证,工商登记注册。1、 个体诊所定位于赢利性医疗机构2、 报名参加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个体医师开业考试(报名条件一般为身体健康,执业医师,本地常住户口等,具体可以与卫生局医政科联系,包括报名时间等),考试合格取得合格证书。3、 向卫生局提交申请申请,包括:① 设置申请书② 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结论③ 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④ 有场所或选址报告和建筑设计平面图⑤ 管理人员和卫生技术人员名单及资格证明⑥ 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⑦ 资信证明⑧ 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合同或协议书⑨ 申请私人诊所或护理的还应提交从事临床同一专业五年以上的证明⑩ 有关限制设置条件的证明4、 卫生部门同意后,发放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凭批准书到工商部门办理名称核准和登记。5、 到卫生局填写《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注册书》,并:医疗机构用房产权证明或者使用证明、医疗机构建筑设计平面图;验资证明、资产评估报告;医疗机构规章制度;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有关资格证书、执业证书复印件6、 经过考核合格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7、 到税务部门办理登记,领取发票。印刷病历和处方。8、 开业 1
怎么写,(医院安全管理,医患沟通,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方面)的论述
医院安全管理制度
1.医院检验科必须定期检查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并经常进行安全教育。
2.专人保管易燃、易爆和剧毒化学药品,建立易燃、易爆、剧毒化学药品的使用登记制度。
3.普通化学试剂库设在检验科内,要专人负责,并建立试剂使用登记制度。
4.各种电器设备,如电炉、干燥箱、保温箱等仪器,以实验室为单位,由专人保管,并建立仪器卡片。
5.使用乙炔气的实验室,要防止中毒或失火事件的发生。
6.上班时检查科室有无异常,下班前关闭好门窗。有不安全现象应立即报告医院保卫科。
医患沟通技巧
1.一个技巧 倾听——请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介绍(解释)——请多向病人或家属说几句,就是医务人员要有诚信,对病人或家属要尊重,具有同情心和耐心。 2.二个掌握 掌握病情、治疗情况和检查结果;掌握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 3.三个留意 留意对方的情绪状态、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对方对病情的认知程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4.四个避免 避免强求对方及时接受事实;避免使用易剌激对方情绪的词语和语气;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刻意改变和压抑对方情绪,适时舒缓。 5.六种方式。 就是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互换对象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同意沟通和实物对照形象比喻沟通。 医患沟通方法 1.预防为主的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只要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并把此类作为重点沟通对象,针对性的进行沟通。 2.交换沟通对象:在某医生与病人或家属沟通困难时,可另换一位医生或主任与其沟通。 3.书面沟通:对丧失语言能力或某些特殊检查、治疗的患者可用书面沟通。 4.先请示后沟通:当下级医生对某种疾病的解释不肯定时,先请示上级医生,然后再沟通。 5.协调统一沟通:论断不明或疾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医之间,医—护之间,护—护之间要相互讨论,统一认识后,由上级医师对家属进行解释,以避免各自的解释矛盾对家属产生不信任和疑虑的心理。
医院经济建设: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2008-12-15 10:0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 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60~500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 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 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
第六条 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 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第八条 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 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 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0.22~0.27张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宜增加床位。
第十一条 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60床、100床、200床、300床、400床、500床六种。
第十二条 中医医院的日门(急)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3.5倍相匹配。具有中医专科特色的中医医院日门(急)诊量可按专科实际日门(急)诊量做相应调整。
第十三条 中医医院的用房由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药剂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服务等辅助用房组成(见附录一)。
第十四条 中医医院中药制剂室、中医传统疗法中心、大型医疗设备等项目的用房应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建筑面积单列。
承担科研、教学和实习任务的中医医院,根据其承担的任务量,增加相应的科研和教学等设施用房的建筑面积。
第十五条 中医医院配套设施的建设,应坚持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尽量利用社会协作条件统筹解决。
第十六条 中医医院业务科室设置及病床分配比例,应按照医院规模、工作量和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应突出中医重点科室。
第三章 建筑面积指标与建筑标准
第十七条 中医医院的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药剂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服务等辅助用房的床均建筑面积应符合表一的指标。
表一 中医医院建筑面积指标(m2/床)
建设规模 床 位 60 100 200 300 400 500
日门(急)诊 人次 210 350 700 1050 1400 1750
建筑面积 69~72 72~75 75~78 78~80 80~84 84~87
注:1.根据中医医院建设规模、所在地区、结构类型、设计要求等情况选择上限或下限。
2.大于500床的中医医院建设,参照 500 床建设标准执行(下同)。
第十八条 中医医院基本用房及辅助用房在总建筑面积中的比例关系,见表二。
表二 中医医院各种功能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
床 位 60 100 200 300 400 500
急诊部 3.1 3.2 3.2 3.2 3.2 3.3
门诊部 16.7 17.5 18.2 18.5 18.5 19.0
住院部 29.2 30.5 33.0 34.5 35.5 35.7
医技科室 19.7 17.5 17.0 16.6 16.0 16.0
药剂科室 13.5 12.1 9.4 8.5 8.3 8.0
保障系统 10.4 10.4 10.4 10.0 9.8 9.0
行政管理 3.7 3.8 3.8 3.7 3.7 3.8
院内生活服务 3.7 5.0 5.0 5.0 5.0 5.2
注:1.使用中,各种功能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可根据不同地区和中医医院的实际需要做适当调整。
2.药剂科室未含中药制剂室。
第十九条 当日门(急)诊人次与病床数之比值与本建设标准取用值相差较大时,可按每一日门(急)诊人次平均2m2,调整日门(急)诊部与其他功能用房建筑面积的比例关系。
第二十条 中药制剂室、中医传统疗法中心单列项目用房建筑面积指标可参照表三。
表三 中医医院单列项目用房建筑面积指标(m2)
建设规模
项目名称 床 位 100 200 300 400 500
中药制剂室 小型500~600 中型800~1200 大型2000~2500
中医传统疗法中心(针灸治疗室、熏蒸治疗室、灸疗法室、足疗区、按摩室、候诊室、医护办公室等中医传统治疗室及其他辅助用房) 350 500 650
第二十一条 承担科研、教学和实习任务的中医医院,应以具有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为基数,按每人30m2 的标准另行增加科研用房的建筑面积。
中医药院校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的教学用房配置,应符合表四的规定。
表四 中医医院教学用房建筑面积指标(m2/学生)
医院分类 附属医院 教学医院 实习医院
面积指标 8~10 4 2.5
注:学生的数量按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临床教学班或实习的人数确定。
第二十二条 中医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单列项目用房建筑面积参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执行。
第二十三条 门诊楼、病房楼、医技楼等主要建筑,宜采用框架结构。中医医院建筑宜以多层为主,医院改建、扩建用地特别紧张时,可采用高层建筑。
中医医院建筑中的水平或垂直交通宜便捷、顺畅。
第二十四条 当中医医院作为抗震防灾的医院时,主要建筑物的抗震要求应按乙类建筑设防。
第二十五条 中医医院的建筑节能设计必须严格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有关的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达到节能、节水、节材的要求。
第二十六条 中医医院50%以上的病房,应有良好的日照。门诊部、急诊部和病房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第二十七条 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药剂科室和实验室等医疗业务用房的室内装修应选用安全、卫生、耐用的材料,并符合下列规定:
一、顶棚应便于清扫、防积尘;照明宜采用吸顶灯具;
二、内墙墙体不应使用易裂、易燃、易潮湿、易腐蚀、不耐碰撞、不易吊挂的材料;有推床(车)通过的门和墙面,应采取防碰撞措施;
三、除特殊要求外,有患者通行的楼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铺装;
四、所有卫生洁具、洗涤池,应采用耐腐蚀、难沾污、易清洁的建筑配件;
五、不应使用易产生粉尘、微粒、纤维性物质的材料。
第二十八条 中药饮片贮存及质量检测用房和设施,中成药、辅料、半成品和成品等有相应的储存区。以上用房应有防尘、防蚊、防蝇、防虫、防鼠等措施。中药制剂用房应设必要的通风、空调、除湿等设施。有条件的应设空气净化设施。室外下水道必须畅通良好,室内下水道应有可靠的液封装置。
第二十九条 针灸科、推拿科等科室的中医治疗室,宜配置保持室内温度的设施,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第三十条 中医医院的诊疗用房和病房,宜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不同气候区的中医医院应根据以上原则设置相应的采暖和空调设施。
对空气洁净度有特殊要求的医疗用房,应设空气净化装置。
第三十一条 二层及二层以上的医疗用房宜设电梯,三层及三层以上的医疗用房应设电梯,且不应少于二台,其中一台为无障碍电梯。病房楼应单设污物梯。
第三十二条 中医医院的蒸汽、冷热水和冬季采暖均宜采用分区专线供应。院内的管道应采取利于保养、维修和改造的措施。患者使用的卫生间下水管道口径应按一般设计规范计算结果加大一级,并应采取防堵、防渗漏、防腐蚀措施。
第三十三条 中医医院必须具备不间断供电条件,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当双回路电源不能保证时应设自备电源。院区内应采用分回路供电方式。
第三十四条 中医医院锅炉设施应按蒸汽和采暖设备总容量乘以高峰同时利用系数设置,且不宜少于二台。
第三十五条 中医医院的建筑设计应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满足不同患者对无障碍设施的需求。
第三十六条 中医医院的医疗废物、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分类、归集、存放及处置,应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第四章 选址、用地与总平面布置
第三十七条 中医医院选址应在地质条件、水文条件较好的地方;应选择在患者就医方便、卫生环境好、噪音较小、水电源充足的地方;并应远离托儿所、幼儿园及中小学等。同时应考虑中医医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第三十八条 中医医院的建设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道路、广场、停车用地;绿化用地及发展用地。
第三十九条 中医医院总平面布置,要功能分区明确,满足医疗、卫生、防火、防灾、隔离等要求。至少应有二个出入口,以满足安全疏散和洁污分流的要求。感染性疾病科应设独立出入口,避免交叉感染。院内交通通道设置合理,标识清晰,科学地组织人流和物流。室内采光、色彩设计应符合医疗功能及患者心理需求。
第四十条 建筑物布置应尽量使诊室、病房等主要医疗用房有良好的朝向、日照和自然通风,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
第四十一条 中药饮片、中成药及灭菌制剂等用房的周围环境应整洁、无污染。人流、物流、车流及医疗垃圾通道宜分开布置。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的设施应分开设置,并应远离诊疗区域。
第四十二条 住院、手术、功能检查等用房应有较安静的环境,避免环境噪声的干扰,特别是避免交通噪声的干扰。
第四十三条 太平间应设于隐蔽处,与其他功能区域相隔离。太平间宜单独设通向院外的通道,避免与主要人流出入院路线交叉。
第四十四条 营养食堂、锅炉房、厨房、煎药室、动物饲养房、发电机房、冷冻机房等与主要医疗用房、周围院外房屋之间应处理好噪音、气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第四十五条 新建中医医院要充分考虑医院用车特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面积、停车的数量,可按当地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六条 新建中医医院的绿地率宜为30%~35%,改建、扩建中医医院的绿地率宜为25%~30%。建筑密度宜为25%~30%,新建建筑容积率宜控制在0.6~1.5之间,当改建、扩建用地紧张时,其建筑容积率可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2.5。具体指标应以当地规划部门所规定的指标为准。
第五章 设 备 配 置
第四十七条 中医医院的设备配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一般医疗设备的配置,应按综合医院医疗器械装备标准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规定执行。
二、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应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的可能并按《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三、中医药专用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
四、中医特色科室所需特殊诊疗设备,应保证专科专病的需要。
第四十八条 中药饮片炮制加工、制剂设备及质量检验设备应符合国家药监部门的有 关规定。
第四十九条 中医医院应根据需要配置计算机网络及通讯设备等信息系统,合理布点 并预留发展余地。
承担教学任务的中医医院应有一个手术室设闭路示教系统。
第五十条 中医医院的装备标准,应以实用、耐用为原则,满足功能要求。
第六章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五十一条 新建中医医院的投资估算,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进行编制。投资估算中建筑安装工程费参照工程所在地办公楼的1.1~1.3倍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按工程所在地的标准执行。
第五十二条 中医医院工程建设工期定额可参照表五。
表五 中医医院工程建设工期定额(月)
建设 规模 床 位 60 100 200 300 400 500
建筑面积
(m2) 4140~4320 7200~7500 15000~15600 23400~24000 32000~33600 42000~43500
建设工期 8~12 16~24 22~28
注:1.建设工期指从基础工程破土开工起至全部工程结束并达到国家验收标准止的时间。
2.严寒地区可适当延长工期,但最多不超过规定工期的 20%。
3.本建设工期为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值。由于各地施工条件不同,允许各地在15%幅度内调整。当有一层地下室时工期增加1~2个月。
第五十三条 中医医院工作人员的编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中医医院的特点,床位数与人员编制的比值,一般应控制在1:1.3~1.7,承担科研、教学和实习任务的中 医医院,以临床编制人员数量为基数,可按适当的比例另外增加编制。
各中医医院可根据自己的医疗特点,适当增加或减少各类工作人员的比例,以适应中药调剂、专科建设、医院发展等需要。
附录
中医医院基本用房及辅助用房组成内容
1.急诊部:内科诊室、外科诊室、妇(产)科诊室、儿科诊室、骨科诊室、中医治疗室、留观室、抢救室、输液室、治疗室、医护休息室、办公室、护士站、收费室、挂号室、药房、化验室、放射室等。
2.门诊部:⑴内科诊室、外科诊室、妇(产)科诊室、儿科诊室、皮肤诊室、眼科诊室、耳鼻咽喉诊室、口腔诊室、肿瘤诊室、骨伤科诊室、肛肠诊室、老年病诊室、针灸诊疗室、推拿诊疗室、康复诊室、门诊治疗室、中心输液室、中医换药室、体检中心。⑵感染性疾病科(诊室、挂号、收费、化验、放射、药房)。
3.住院部:住院病房、产房等。
4.医技科室:检验科、血库、放射科、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手术室、病理科、供应室、营养部(含营养食堂)、医疗设备科、中心供氧站、核医学科、介入室、核磁共振室、办公室、休息室等。
5.药剂科室:中药饮片库房、西药库房、中药调剂室、西药调剂室、临方炮制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门诊药房、住院药房、中药煎药室、办公室、休息室等。
6.保障系统:锅炉房、配电室、太平间、洗衣房、总务库房、通讯机房、设备机房、传达室、室外厕所、总务修理、污水处理房、垃圾处置房、汽车库、自行车库等。
7.行政管理:办公室、计算机房、中医示范教学培训室、图书室、档案室等。
8.院内生活服务:职工食堂、浴室、单身宿舍、小卖部等。
医院文化建设:
根据上级要求和本院的实际情况,将你院拟定开展的所有文化活动的内容一一列出,并将每项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活动要求和想达到的目的写清楚,当然了,开头时特定的套话还是要有的,比如精神文明、和谐社会、迊接奥运等。
江苏省中医院的特色科室
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创建于1954年,是全国成立最早的中医肾病医疗小组,时由著名中医肾病专家邹云翔教授任学科带头人。1955年起学科开始培养中医内科专业学生,1979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首批确定的中医硕士点和博士点,1995获权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初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同时,该科还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强化建设单位、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江苏省“135工程”医学重点学科、国家临床药理基地肾病学科点、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单位。
现门诊设立了腹膜透析、慢性肾炎、尿路感染、慢性肾衰等专病门诊,病区设立床位86张,病房内设有腹透治疗室、高位灌肠治疗室、药浴治疗室及危重症抢救室,拥有全自动腹膜透析机1台、高位结肠灌注机1台、蒸汽汽疗机1台、激光离子导入治疗仪1台;拥有血液透析机30台,CRRT机1台;拥有独立的对外开放型国家三级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占地100M2,配备大型精密仪器10余台,极大的增强了学科科研力量和临床工作的服务能力。 江苏省中医院肿瘤科创建于1974年,1985年开设肿瘤科病房,2001年设立肿瘤联合会诊中心。科室全体人员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医疗、教育、科研力量不断增强,在全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界处于领先地位。现有医护人员47人,医生23人,其中医生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6人,博导3人,硕导4人。病床76张,全年门诊量5万人次,全年收治病人约1530人次。江苏省中医院肿瘤科是江苏省“十一五”中医重点临床专科建设单位,SFDA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科室,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江苏省中医药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在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老、中、青三代医师共同努力下,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拥有门诊、病区、超声刀室和肿瘤实验室,在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界处于先进地位的专科。
该中心在临床工作中,发扬中医特色,坚持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原则,注重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兼顾了宿主与肿瘤的关系,使诊断更加完善和客观,治疗方案更加全面和合理。加强院内外相关学科协作,建立多学科联合门诊、病房联合会诊制度,形成团队规模,提高诊治水平。科室成立了消化道肿瘤诊疗组(以食管癌、胃癌、肠癌、肝癌为主)、呼吸道肿瘤诊疗组(肺癌为主)、介入治疗组(肝癌、胰腺癌的介入治疗,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的PTCD治疗及“双径路”介入治疗等)。选择发病率高、综合治疗效果好的胃癌、肺癌作为科室重点研究病种,进一步优化单病种诊疗方案、将祛瘀解毒、消痰软坚、补精益气等中药与手术、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热疗等方法有机结合,在增强临床疗效,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取得显著疗效。瞄准国内外本专业的研究方向,鲐合临床实际,积极开展刹研工作,以科研为临床服务,临床促进科研发展为宗旨,经过10多年的努力,创研出消瘤丸、克瘤丸、脑瘤平、龙芝藻等特色中药制剂,对肺癌、胃癌、肠癌、脑部肿瘤等疾病具有良好效果。先后承担了省级课题6项。与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成为省内较有影响的中医、中西医肿瘤临床科研基地。 江苏省中医院中医老年科是该院较早开展的专科并形成省内优势。老年科的医师们发挥自己的专业特点,综合分析每个老年病人的个人疾病特点,对病人施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多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特色:中药对老年心脑血管病变的干预;中医药对老年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及高凝状态的干预;中药珍枣胶囊对老年阴虚火旺失眠证的治疗;中药泄浊通瘀剂对老年痛风及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中药清化痰瘀剂对冠心病动脉斑块稳定及消除作用;大蒜素雾化吸入治疗老年肺部真菌感染;中药对老年痴呆的干预作用;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中医药、针灸、耳穴疗法、食疗、健康教育等,防治老年病,调整亚健康状态。
科室特色:
(1)专科病区:老年科共有医师19人,每个病区都有高级职称医师主持工作,救治的工作有心脑血管病、内分泌疾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以及痴呆、失眠、汗证、便秘等。本着发扬中医药的优势,重视吸取现代医学精华,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2)专科门诊:本科除设有专科门诊及特约门诊外,并设有“三高”专病门诊,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相随而来的高粘滞血症、高尿酸血症。这些疾病可单独存在,但大多互见,相互影响,是造成心脑血管如心梗、中风等严重事件的危险因素,西医虽有针对性药物,但老年病往往多病兼杂、病势缠绵,脏器减退,同时长期服用数种药物,会带来肝肾功能损害等多种毒副作用,中医整体调理,辩证施治,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3)学术梯队:老年医学科聚集了一批年富力强的技术骨干,医师均为硕士、博士,并有省名中医胡铁城主任医师,国家中医优秀人才、国家中医师承等人员。
(4)科研工作与其他成就:我院老年科于1995年至今已承担痛风合剂的研究、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痴呆、失眠、呼吸道霉菌感染、冠心病及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等课题。承担省市老干部医疗保健任务。
(5)教学工作:本科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实习基地,现有副教授3名,硕士生导师2名,每年带教研究生、本科生实习数十名。定期举办业务讲座,选送合适人员外出进修,提高水平。
(6)技术装备:本科现配置的医疗设备有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心脑血管治疗仪、微波治疗仪等。
(7)国际学术交流与出国研修:从1992年至今,本科胡铁城、郭宏敏、董新民等医师多次赴日本、香港等地研修进行学术交流。 江苏省中医院风湿病科开始创建于1990年,是省内建科最早的医院之一。经过近20年几代人的努力,现核定床位19张,平均实际开放床位24张,年出院病人近400人次,年门诊约3万人次,年业务收入近1千万元。共有门诊诊室3间,主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多发性肌炎、血管炎等风湿免疫病。
人员结构比较合理,共有在编医师8人,其中主任中医师2人,中西医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学历构成:博士3人,硕士3人,本科2人。共有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1名,副教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
强调临床疗效的同时,重视临床的科研教学工作,目前有国家级在研课题1项,已经完成及在研省级以上课题10项左右。有些成果已应用于临床,制成了热痹消颗粒、津血源颗粒、狼疮净颗粒等多个院内制剂。每年完成中医药大学临床实习带教本科和硕博研究生。
该科还率先在省内开展了双重血浆置换术、免疫吸附术治疗急、重症免疫性疾病,取得较好疗效。为突出中医治疗特色,我科还开展了中药熏蒸和微波治疗骨与关节病变,受到病人的欢迎。 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GCP临床试验机构。运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疾病疗效显著。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肿瘤等)、痛风、骨质疏松症以及其它代谢性疾病。尤其在糖尿病肾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药干预、甲状腺结节中药介入注射方面,中医、中西医结合疗效达到了省内、国内领先水平。科内配备小型仪器多台(如血糖仪、血酮仪、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等);中型仪器十余台(包括胰岛素泵、动态血糖监测仪、糖化血红蛋白仪、血管神经病变治疗仪、糖尿病治疗仪、ES-1000SPM多普勒血流探测仪、Bio-Thesiometer感觉定量检查仪等),保证危重病人的及时诊治。
该科目前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8项,内容涉及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以及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内分泌科宗旨:坚持临床为中心,医教研有机结合,不断进取,加速发展我院中医、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事业,努力将我科建成有专科特色、技术先进、服务一流的省级重点学科。
科室特色制剂:
健骨丸:防治骨质疏松症。
银甲丹:治疗甲状腺结节、腺瘤,甲状腺功能亢进。
克糖灵:治疗糖耐量低减,2型糖尿病。
痛风康合剂:防治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现为江苏省中管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神经科专业科室,南京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脑功能检查室、神经病学研究室、高压氧治疗中心等辅助科室。中心以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脑动脉硬化等),神经变性病(痴呆,震颤麻痹,运动神经元病等)和失眠为主攻方向,病种涵盖所有神经系统疾病和神经心理疾病。此外,本中心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115”及省中管局,省社科委课题多项,获市以上科技奖二项。研发新药二个。发表学术文章百余篇,编写专著和教材10余部,培养南京中医药大学专科硕士研究生十余名。近几年来,随着神经内科专业人才的不断引进和神经内科诊疗新技术(尤其是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术,颅内血管狭窄支夹植入和成型术等)全面开展,专业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现中心已经在中风的急救,中的结合治疗和康复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中风急救的治疗 院前院内急救治疗一体化,保证了脑血管病的急救的畅通,减少了中间环节,最大限度地赢得救治时间。同时,设立了专门的脑中风监扩病房和中风治疗小组,开展了脑梗死的超早期溶栓,脑出血微创治疗等技术,大大地提高了中风救治的成功率。
2、中风康复采取祖国传统医药和现代医学结合的方法,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治疗和指导,有效地减少了中风后遗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预防中风复发 采用活血化瘀中药预防中风,不仅疗效确切,而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4、中医中药治疗失眠,动脉硬化症,脑供血不足,癫痫,痴呆,多发性硬化和有着丰富的经验。“通脑灵”等已经通过专家肌肉萎缩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也独树一帜。
5、中心研制的治疗脑出血药物新药一“脑血通”的鉴定,不久将造福广大的脑中风患者。
“一流的技术,一流的医疗质量,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是该中心的广大医护人员的宗旨。脑病中心将永远是广大脑病患者理想的治疗和康复基地。 江苏省中医院整形外科医学美容科是以专业的医疗美容、激光光子美容、皮肤诊断治疗与美容、手足创伤为一体的专业科室。由资深整形外科专家及相关的口腔科、皮肤科专家所组建,均具有美容整形外科主诊医师资格,可以开展各种整形美容手术、激光光子美容及口腔治疗项目。
整形科的各位专家在常规的整形手术项目上都具有十余年上万例的经验,同时与美国Yale、德国YACHEN等大学医学中心整复外科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使科室的学术水平与手术技艺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整形外科同时还拥有江苏省三甲医院中最先进医疗手术及美容设备,如美国史赛克颅颌面微动力系统手术设备、德国MEDICON颌面外科手术器械及内窥镜、日本产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菲利浦电监护仪、以色列进口水氧仪器、最先进的美国进口光子嫩肤仪、瑞士共振抽脂机、日本产口腔电脑影像综合治疗系统、美国最新射频除皱仪等。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和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各种整形美容治疗、修复手术的成功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经过五十余年发展,在全科几代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现已形成了一个专业梯队合理、诊疗规范、技术精湛、医德高尚,既有中医特色,又能适应现代化医院发展要求进行各种普外科常规及复杂手术的专科。
普外科现有主任医师(教授)8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8名、主治医师(讲师)2名、住院医师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者5名,硕士学位7名,在读博士2名。 江苏省中医院脑外科是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科室,起步比较晚,但起点比较高,成立于2001年。在学科带头人高觉民主任的带领下,系统开展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填补了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专科建设的空白。科室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在中医系统建立了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这一新的学科,中西并重,使得科室在神经外科领域中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均有一定建树,是江苏省中西结合神经外科方面的领头羊。
在发展祖国医学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显微手术、神经内窥镜手术,推进中医现代化。拥有蔡司手术显微镜、rudolf神经内窥镜手术系统、电动颅钻、铣刀、不粘双极电凝镊、专用手术床及头架、诱发电位等术中监测设备,及专科ICU等设备。现常规开展各种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如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颅内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听神经瘤切除术、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颅底肿瘤切除手术等)。在江苏省内较早开展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等微创技术,并进行了垂体瘤、听神经瘤、蛛网膜囊肿的神经内镜辅助下的手术治疗。积极开展脑血管病的神经介入治疗。
省内首家引进Stellate Harmonie长程视频脑电图(128导VEEG)和定位系统,使用德国BESA5.1及Brain VoyagerQX软件进行偶极子分析定位(DLM),开展癫痫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已常规进行各种显微癫痫外科手术,疗效良好。2006年成立的神经电生理功能检查室常规开展视频脑电图监测、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脑干诱发电位监测、睡眠监测等项目。
中医治疗神经科疾病是该科特色之一,辩证施治,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脑瘤、癫痫、脑积水、脑外伤等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医治疗体系,提高了外科治疗的疗效。
科室现共有工作人员8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3名,神经电生理技师1名。科室主持及参与的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各级课题共5项,“偶极子定位在癫痫诊疗中的应用”获江苏省卫生厅引进新技术奖”,发表相关专业论文数十篇。 江苏省中医院肾外科创建于1985年,是医院较早成立的临床特色诊疗专科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泌尿外科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江苏省中医院泌尿外科有了长足的进步。科室始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泌尿系疾病为特色,注重中西医并举,在挖掘和发扬传统中医药的基础上,不断引进现代最新泌尿外科诊疗设备和高级医疗人才,现已发展成为拥有标准化病床39张,日门诊量100余人,年各类手术量1000余例,技术力量较为雄厚的临床特色专科,为江苏省中医院临床重点发展科室。
科室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泌尿系统疾病。并以中西医结合肾移植、微创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为诊疗特色,微创腔镜泌尿外科技术发展迅速,逐步形成微创泌尿外科品牌,开展了一系列微创泌尿外科手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科室现常规开展的微创手术包括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经皮肾镜、输尿管软、硬镜技术治疗泌尿系结石、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肾上腺切除、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肾切除、肾癌根治、前列腺癌根治术、根治性膀胱切除等手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成功率达到95%以上。
科室常规开展肾脏移植工作,并坚持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在肾移植工作中创新性地开展了中医中药的临床研究,在离体肾的保存、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慢性排斥、免疫水平的双向调节、中药对环孢素浓度的影响、诱导免疫耐受等多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在全国中医系统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并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
2000年以来,承担并完成厅、局级课题4项,在研厅、局级课题两项。发表论文62篇,出版医学著作10部,其中主编2部,副主编3部。 江苏省中医院心胸外科是省内拥有一流的医疗技术、最先进医疗装备的现代化科室。人才结构合理,是一支年轻的、极富有生命力的、拥有省内一流的医疗、科研、教学团队。
科室的医疗设备按当今世界最先进标准配备,拥有全套进口世界名牌手术器械、监护、检查、急救设备,能满足各类大型手术、抢救需要,为手术成功和安全性提供了最强有力的保证。病房设床位36张,重症监护病床4张。设备包括:Jostra体外循环机、西门子Servo i呼吸机、Philips心电监护系统、GE Vivid3心脏彩超、Medtronic ACT监测仪、Datascope球囊反搏、Edwards连续心排监测仪、Bayer348多功能血气分析、Medtronic起博、除颤仪、Siemens X光摄片机等。
全科医护人员在科主任、学科带头人陈振强教授的带领下,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病人,为人民的健康努力工作。常规开展各种心胸外科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常规和微创心脏瓣膜成形术和替换术、射频治疗房颤、微创房缺封堵术、各种复杂重症先天性心脏病、血管瘤手术以及食管、肺、纵膈疾病的手术治疗、微创电视胸腔镜手术、心脏移植术等。各种手术的技术水平为省内先进,部分技术如微创瓣膜手术、射频治疗房颤及微创房缺封堵术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江苏省中医院妇科创建于1954年,经过五十年的不懈努力,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000年被江苏省巾帼建功领导小组誉为“江苏省巾帼示范岗”,2001年被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江苏省中医重点临床专科”。
科内汇集省中医妇科名老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以及一支活跃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医疗队伍。同时配备妇科检查室、妇科计划生育手术室、B超室、阴道镜检查室等;病区设床位四十张、同时配备妇科手术室、妇科腔镜室、妇科实验室等;集中了妇科腹腔镜、宫腔镜(双极气化电切镜)、阴道镜、激光治疗仪、经腹及阴道B超等先进的医疗设备。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以“心-肾-子宫轴”、“补肾调周”的理论体系,诊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疾病。在不孕不育症、月经病、围绝经期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流产类疾患以及生殖系统炎症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独特的诊治经验,疗效卓著,已成为最具特色的专科之一。病区床位周转快,住院天数短,并开展妇科各类手术,包括腔镜手术系列,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等。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专业人才梯队、设备、技术领先的态势。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采用国内国际先进技术,创造有本科特色的研究方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委及省中医管理局科研课题近10项,其中2项分别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省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开发了一批科研制剂,形成了专病专药的特色。 江苏省中医院儿科是全国中医儿科界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江苏省卫生厅“135”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中医儿科界唯一的二级学科博士点、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的会长单位。
本科设门诊、急诊,24小时接待患儿就诊。开设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气管炎、厌食、腹泻、肾病、癫痫、多动症、抽动症、弱智、脑瘫、性早熟、小儿妇科、儿童保健、小儿推拿针灸、外治敷贴等专科门诊。运用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电生理学等技术方法,对肺系、脾系、心系、肾系、肝系疾病进行系统研究,研制了系列中成药制剂,在国内中医儿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本科已开展肾活检工作,在小儿肾系疾病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近10多年来,承担完成了国家级、部省级、厅局级科研课题27项,国家新药临床研究21项,获得各级科研奖励15项。 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创建于1955年。有纤维肠镜、多功能肛肠测压仪、肛肠微波治疗仪等多种专科器械.是专科设备齐全,技术水平先进的中医特色专科。
运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手段泊疗痔、瘙、裂、肛周脓肿、顽固性便秘、炎症性肠病、肛门大肠肿瘤等肛肠疾病独具特色。其中“消痔注射”疗法为国内首创;“切开挂线对u引流怯”治疗复杂性肛瘘和肛周脓肿,一次治愈串高,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肛门大肠肿瘤的治疗除手术、化疗、放疗外,还充分发挥丁中医药优势,临床疗效显著。 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创建于1954年,在著名针灸家承淡安、邱茂良教授的带领下,在临床医疗、科学研究、教材建设、师资培养、文献整理、外事教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在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吴旭教授的领导下,人材梯队已经形成,拥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老专家。 现全科设门诊、病区、专病研究室。
该科对脑血管病(脑梗塞、脑出血、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等)的治疗已积累40余年1万多例临床资料,经验丰富,自成体系,技术先进,疗效确切。门诊设有脑血管病专病门诊,每天由主治以上医师主诊,年轻一代的各级医师均经神经内科、现代神经康复医学的系统进修培训学习,具备较强的临床处理能力,从中风的急诊处理、针灸、康复体疗、到家庭病房均有强大的技术和人员保障,为充分发挥我科在中风治疗方面的独特优势,我们建立了脑血管病医学康复体疗中心,由专业人员指导制定实施康复计划,配合使用先进的康复治疗仪(四肢循环仪、微激光血管内照射等),大大提高了疗效。形成脑血管病门诊、住院治疗及康复体疗、社区服务等一整套服务。
除了脑血管病专科门诊外,门诊有帕金森氏病、老年性痴呆、头痛、眩晕、颈椎病、胆石症、病毒性肝炎、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减肥、美容、皮肤病、男科疾病、妇科疾病、甲亢性突眼症、视网膜色素变性、小儿脑瘫、小针刀、小儿多动症、耳鸣耳聋等专科专病门诊。 江苏省中医院推拿科于1959年3月由全国著名骨伤推拿专家施和生创立,在江苏名中医邵铭熙的带领下,1991年开设专科病区,1999年被省中医管理局评为省中医重点临床专科,2003年评为省级机关青年文明号。现有医生16人,护士8人,全国推拿专业委员会顾问1人、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1人,全国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委员1人、江苏省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秘书长1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8人,博士3人,硕士3人。5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诊疗骨伤、小儿、内、妇、五官等科病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门诊设立了颈肩痛、腰腿痛、小儿腹泻等专病门诊,病区床位20张,病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患者采用推拿为主,配合针灸、牵引、微波治疗以及中药汽疗等综合保守疗法,取得了显著疗效,治愈患者3千余例。科室编著《实用推拿学》、《实用推拿手册》、《按摩基础理论》、《针灸、推拿科学》、《家庭推拿按摩丛书》,完成科研课题有省中管局“四指推法镇痛的临床研究及实验同步观察”、省科技厅“古今推拿理论和临床资料搜集整理及编著《实用推拿学》”、省科技厅的“膏摩治疗软组织损伤临床与实验研究”、省中管局的“灵仙通络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物与临床研究”。2008年完成门诊量8万余人次,出院病人400余人次。该科将以病人为中心,发扬中医推拿优势,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力争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推拿专科。
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要求是什么?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2008-12-15 10:0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 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60~500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 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 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
第六条 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 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第八条 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 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 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0.22~0.27张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宜增加床位。
第十一条 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60床、100床、200床、300床、400床、500床六种。
第十二条 中医医院的日门(急)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3.5倍相匹配。具有中医专科特色的中医医院日门(急)诊量可按专科实际日门(急)诊量做相应调整。
第十三条 中医医院的用房由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药剂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服务等辅助用房组成(见附录一)。
第十四条 中医医院中药制剂室、中医传统疗法中心、大型医疗设备等项目的用房应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建筑面积单列。
承担科研、教学和实习任务的中医医院,根据其承担的任务量,增加相应的科研和教学等设施用房的建筑面积。
第十五条 中医医院配套设施的建设,应坚持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尽量利用社会协作条件统筹解决。
第十六条 中医医院业务科室设置及病床分配比例,应按照医院规模、工作量和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应突出中医重点科室。
第三章 建筑面积指标与建筑标准
第十七条 中医医院的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药剂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服务等辅助用房的床均建筑面积应符合表一的指标。
表一 中医医院建筑面积指标(m2/床)
建设规模 床 位 60 100 200 300 400 500
日门(急)诊 人次 210 350 700 1050 1400 1750
建筑面积 69~72 72~75 75~78 78~80 80~84 84~87
注:1.根据中医医院建设规模、所在地区、结构类型、设计要求等情况选择上限或下限。
2.大于500床的中医医院建设,参照 500 床建设标准执行(下同)。
第十八条 中医医院基本用房及辅助用房在总建筑面积中的比例关系,见表二。
表二 中医医院各种功能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
床 位 60 100 200 300 400 500
急诊部 3.1 3.2 3.2 3.2 3.2 3.3
门诊部 16.7 17.5 18.2 18.5 18.5 19.0
住院部 29.2 30.5 33.0 34.5 35.5 35.7
医技科室 19.7 17.5 17.0 16.6 16.0 16.0
药剂科室 13.5 12.1 9.4 8.5 8.3 8.0
保障系统 10.4 10.4 10.4 10.0 9.8 9.0
行政管理 3.7 3.8 3.8 3.7 3.7 3.8
院内生活服务 3.7 5.0 5.0 5.0 5.0 5.2
注:1.使用中,各种功能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可根据不同地区和中医医院的实际需要做适当调整。
2.药剂科室未含中药制剂室。
第十九条 当日门(急)诊人次与病床数之比值与本建设标准取用值相差较大时,可按每一日门(急)诊人次平均2m2,调整日门(急)诊部与其他功能用房建筑面积的比例关系。
第二十条 中药制剂室、中医传统疗法中心单列项目用房建筑面积指标可参照表三。
表三 中医医院单列项目用房建筑面积指标(m2)
建设规模
项目名称 床 位 100 200 300 400 500
中药制剂室 小型500~600 中型800~1200 大型2000~2500
中医传统疗法中心(针灸治疗室、熏蒸治疗室、灸疗法室、足疗区、按摩室、候诊室、医护办公室等中医传统治疗室及其他辅助用房) 350 500 650
第二十一条 承担科研、教学和实习任务的中医医院,应以具有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为基数,按每人30m2 的标准另行增加科研用房的建筑面积。
中医药院校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的教学用房配置,应符合表四的规定。
表四 中医医院教学用房建筑面积指标(m2/学生)
医院分类 附属医院 教学医院 实习医院
面积指标 8~10 4 2.5
注:学生的数量按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临床教学班或实习的人数确定。
第二十二条 中医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单列项目用房建筑面积参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执行。
第二十三条 门诊楼、病房楼、医技楼等主要建筑,宜采用框架结构。中医医院建筑宜以多层为主,医院改建、扩建用地特别紧张时,可采用高层建筑。
中医医院建筑中的水平或垂直交通宜便捷、顺畅。
第二十四条 当中医医院作为抗震防灾的医院时,主要建筑物的抗震要求应按乙类建筑设防。
第二十五条 中医医院的建筑节能设计必须严格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有关的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达到节能、节水、节材的要求。
第二十六条 中医医院50%以上的病房,应有良好的日照。门诊部、急诊部和病房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第二十七条 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药剂科室和实验室等医疗业务用房的室内装修应选用安全、卫生、耐用的材料,并符合下列规定:
一、顶棚应便于清扫、防积尘;照明宜采用吸顶灯具;
二、内墙墙体不应使用易裂、易燃、易潮湿、易腐蚀、不耐碰撞、不易吊挂的材料;有推床(车)通过的门和墙面,应采取防碰撞措施;
三、除特殊要求外,有患者通行的楼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铺装;
四、所有卫生洁具、洗涤池,应采用耐腐蚀、难沾污、易清洁的建筑配件;
五、不应使用易产生粉尘、微粒、纤维性物质的材料。
第二十八条 中药饮片贮存及质量检测用房和设施,中成药、辅料、半成品和成品等有相应的储存区。以上用房应有防尘、防蚊、防蝇、防虫、防鼠等措施。中药制剂用房应设必要的通风、空调、除湿等设施。有条件的应设空气净化设施。室外下水道必须畅通良好,室内下水道应有可靠的液封装置。
第二十九条 针灸科、推拿科等科室的中医治疗室,宜配置保持室内温度的设施,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第三十条 中医医院的诊疗用房和病房,宜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不同气候区的中医医院应根据以上原则设置相应的采暖和空调设施。
对空气洁净度有特殊要求的医疗用房,应设空气净化装置。
第三十一条 二层及二层以上的医疗用房宜设电梯,三层及三层以上的医疗用房应设电梯,且不应少于二台,其中一台为无障碍电梯。病房楼应单设污物梯。
第三十二条 中医医院的蒸汽、冷热水和冬季采暖均宜采用分区专线供应。院内的管道应采取利于保养、维修和改造的措施。患者使用的卫生间下水管道口径应按一般设计规范计算结果加大一级,并应采取防堵、防渗漏、防腐蚀措施。
第三十三条 中医医院必须具备不间断供电条件,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当双回路电源不能保证时应设自备电源。院区内应采用分回路供电方式。
第三十四条 中医医院锅炉设施应按蒸汽和采暖设备总容量乘以高峰同时利用系数设置,且不宜少于二台。
第三十五条 中医医院的建筑设计应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满足不同患者对无障碍设施的需求。
第三十六条 中医医院的医疗废物、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分类、归集、存放及处置,应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第四章 选址、用地与总平面布置
第三十七条 中医医院选址应在地质条件、水文条件较好的地方;应选择在患者就医方便、卫生环境好、噪音较小、水电源充足的地方;并应远离托儿所、幼儿园及中小学等。同时应考虑中医医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第三十八条 中医医院的建设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道路、广场、停车用地;绿化用地及发展用地。
第三十九条 中医医院总平面布置,要功能分区明确,满足医疗、卫生、防火、防灾、隔离等要求。至少应有二个出入口,以满足安全疏散和洁污分流的要求。感染性疾病科应设独立出入口,避免交叉感染。院内交通通道设置合理,标识清晰,科学地组织人流和物流。室内采光、色彩设计应符合医疗功能及患者心理需求。
第四十条 建筑物布置应尽量使诊室、病房等主要医疗用房有良好的朝向、日照和自然通风,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
第四十一条 中药饮片、中成药及灭菌制剂等用房的周围环境应整洁、无污染。人流、物流、车流及医疗垃圾通道宜分开布置。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的设施应分开设置,并应远离诊疗区域。
第四十二条 住院、手术、功能检查等用房应有较安静的环境,避免环境噪声的干扰,特别是避免交通噪声的干扰。
第四十三条 太平间应设于隐蔽处,与其他功能区域相隔离。太平间宜单独设通向院外的通道,避免与主要人流出入院路线交叉。
第四十四条 营养食堂、锅炉房、厨房、煎药室、动物饲养房、发电机房、冷冻机房等与主要医疗用房、周围院外房屋之间应处理好噪音、气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第四十五条 新建中医医院要充分考虑医院用车特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面积、停车的数量,可按当地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六条 新建中医医院的绿地率宜为30%~35%,改建、扩建中医医院的绿地率宜为25%~30%。建筑密度宜为25%~30%,新建建筑容积率宜控制在0.6~1.5之间,当改建、扩建用地紧张时,其建筑容积率可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2.5。具体指标应以当地规划部门所规定的指标为准。
第五章 设 备 配 置
第四十七条 中医医院的设备配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一般医疗设备的配置,应按综合医院医疗器械装备标准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规定执行。
二、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应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的可能并按《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三、中医药专用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
四、中医特色科室所需特殊诊疗设备,应保证专科专病的需要。
第四十八条 中药饮片炮制加工、制剂设备及质量检验设备应符合国家药监部门的有 关规定。
第四十九条 中医医院应根据需要配置计算机网络及通讯设备等信息系统,合理布点 并预留发展余地。
承担教学任务的中医医院应有一个手术室设闭路示教系统。
第五十条 中医医院的装备标准,应以实用、耐用为原则,满足功能要求。
第六章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五十一条 新建中医医院的投资估算,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进行编制。投资估算中建筑安装工程费参照工程所在地办公楼的1.1~1.3倍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按工程所在地的标准执行。
第五十二条 中医医院工程建设工期定额可参照表五。
表五 中医医院工程建设工期定额(月)
建设 规模 床 位 60 100 200 300 400 500
建筑面积
(m2) 4140~4320 7200~7500 15000~15600 23400~24000 32000~33600 42000~43500
建设工期 8~12 16~24 22~28
注:1.建设工期指从基础工程破土开工起至全部工程结束并达到国家验收标准止的时间。
2.严寒地区可适当延长工期,但最多不超过规定工期的 20%。
3.本建设工期为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值。由于各地施工条件不同,允许各地在15%幅度内调整。当有一层地下室时工期增加1~2个月。
第五十三条 中医医院工作人员的编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中医医院的特点,床位数与人员编制的比值,一般应控制在1:1.3~1.7,承担科研、教学和实习任务的中 医医院,以临床编制人员数量为基数,可按适当的比例另外增加编制。
各中医医院可根据自己的医疗特点,适当增加或减少各类工作人员的比例,以适应中药调剂、专科建设、医院发展等需要。
附录
中医医院基本用房及辅助用房组成内容
1.急诊部:内科诊室、外科诊室、妇(产)科诊室、儿科诊室、骨科诊室、中医治疗室、留观室、抢救室、输液室、治疗室、医护休息室、办公室、护士站、收费室、挂号室、药房、化验室、放射室等。
2.门诊部:⑴内科诊室、外科诊室、妇(产)科诊室、儿科诊室、皮肤诊室、眼科诊室、耳鼻咽喉诊室、口腔诊室、肿瘤诊室、骨伤科诊室、肛肠诊室、老年病诊室、针灸诊疗室、推拿诊疗室、康复诊室、门诊治疗室、中心输液室、中医换药室、体检中心。⑵感染性疾病科(诊室、挂号、收费、化验、放射、药房)。
3.住院部:住院病房、产房等。
4.医技科室:检验科、血库、放射科、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手术室、病理科、供应室、营养部(含营养食堂)、医疗设备科、中心供氧站、核医学科、介入室、核磁共振室、办公室、休息室等。
5.药剂科室:中药饮片库房、西药库房、中药调剂室、西药调剂室、临方炮制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门诊药房、住院药房、中药煎药室、办公室、休息室等。
6.保障系统:锅炉房、配电室、太平间、洗衣房、总务库房、通讯机房、设备机房、传达室、室外厕所、总务修理、污水处理房、垃圾处置房、汽车库、自行车库等。
7.行政管理:办公室、计算机房、中医示范教学培训室、图书室、档案室等。
8.院内生活服务:职工食堂、浴室、单身宿舍、小卖部等。
一代宗师素朴生长发育科真的假的?
一代尊师素朴生长发育科是真中医院儿科门诊建设思路的。因为这是现实里却是存在中医院儿科门诊建设思路的。所以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