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审美的写意与留白之美(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特征)
本文目录一览:
- 1、传统的国画中为什么要进行留白?
- 2、国画留白是什么意思
- 3、留白这一作画手法在中国山水中起到了怎样的一种艺术效果?
- 4、中国画为什么留白部分那么多?
- 5、中国传统美学主要强调的是哪三点?
- 6、留白的意义
传统的国画中为什么要进行留白?
虚实相生,东方绘画重要的特点:在诗歌中,要达到一个空间广阔的,深远的境界,并充满画意是不容易得,尤其是五言七言,字数严格,构成一个境界的难度更不用说了。王维为了着力于境界的宏大,并表现水墨画的意味,巧妙地运用了绘画中虚实相生的手法,使其山水诗不仅有联想与间接视野的广阔空间,而且淡墨淋漓,“画”意盎然。
在中国绘画艺术中,虚实手法不外于两个方面:其一,表现对象的主要部分或整个画面的主要部分精雕细琢,为实,次要的陪衬的部分大肆挥洒,或几笔带过,为虚;其二,以着墨处为实,以墨象造成的空白处为虚,如常见的中国画中:山则着墨,浓淡相间,千姿百态,而天空和云烟,则以空白出之,本人谈王诗的虚实相生,主要是指后者。
中国画留白,不仅是画面美观,主要是展现大自然生动的气息,也就是透气。如果没有白,画面就呈现一团黑压压死气沉沉,便谈不上气运生动,缺乏自然运动规律,也就是说画面呆板无灵动感觉,故留白是中国画绝不可少的必然技巧。留白,守黑,计白当黑,辨正的统一。
中国画讲究计白当黑。构图上有密不通风,疏可走马的法则,适当留白使画面空灵而不死板。留白,就是从作者的角度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但是从读者的角度看,就是自向空中寻妙理,且从无处道情怀,产生一种“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留白之美,就在这一猜一想之间。
中国画的"留白",说白了,其实并非真正的白(空白),而是有内容的"白",一般来说,它表述的是云、水、雪之类自然现象的大面积的白。
国画留白是什么意思
国画中常用一些空白来表现画面中需要的水、云雾、风等景象,这种技法比直接用颜色来渲染表达更含蓄内敛。后来此技法渐渐被用到了其它绘画中,意即我们所说的留白。留白可以使画面构图协调,减少构图太满给人的压抑感。很自然地引导读者把目光引向主体。
绘画需要留白,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留白”,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被广泛用于研究中国绘画、陶瓷、诗词等领域中。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在文学作品、绘画和话剧上都有留白。
扩展资料
综观中国山水画传世之作可以看出,画家对留白布局处理的好坏显示着他意境构图能力的高低;对留白的大小、形状、疏密、参差等“不齐之齐”的意象之间关系的处理能力,代表着他笔法和造型功夫的高下。
对留白的灰度变化及其与相邻物象黑白对比关系的处理能力,反映出他的墨法水平和思想感情的升华程度;留白承载虚实意象的双重功能的发挥,即意境中的虚白和由墨线、墨块所建构出的代表物象某一部分的实白的随心妙用,代表着画家融汇古今、师法自然、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
这里所说的“虚白”就是空,就是无。空即是空灵、空旷。空可成万物。中国画的空,可容纳作者和欣赏者无穷的想象。从佛学范畴讲“,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是佛门修炼的最高境界。所谓“无”,从传统美学范畴讲,就是无限、无形、无极、无规定性。
“无”是老子美学中“妙”的体现,是所谓产生万物的“道”的一个方面。天地万物是无和有的统一,是虚和实的统一。虚中盛满了“气”,进而能使万物永动、生命不息。这虚和气就是“无”。这和佛学中的“空”是相通的。
从魏晋时期直至当代,山水画讲究的是气韵生动、虚实相生、空灵无限、令人遐想万千的意境美,而其中的“气”“虚”“空灵”和“令人遐想万千的意境美”就是“无”,就是“远”。
宋代郭熙的“三远”,特别是韩拙的“三远”中所说的“远”,是画家通过笔墨和留白意象(主要指虚白)所营造的意境。在这里,虚白的作用就是承载画面的虚无缥缈、玄远空灵的意象和画家的超然情思。
根据现代视觉理论分析,这种留白意象所构成的意境,以及由它所引起的主观思维效果,进一步体现了中国画所具有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科学含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留白
留白这一作画手法在中国山水中起到了怎样的一种艺术效果?
在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不论是水墨写意还是工笔重彩,都不会把整张纸画满,而是在画面中留有大量空白,我们一般称之为留白。中国传统绘画是讲究留白的,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留白也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中国画留白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是中国文化、绘画艺术及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作品的构思、立意乃至意境的创立,都与其密切相关,因而它是中国文化、绘画艺术审美意识的一大特征和精髓之一,是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作为传统,乃是历代创新的累积结果,传统的优秀,其本质就在于创新精神。因此,要继承并发展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其中就不容忽视对“留白”的深入研究与发掘,从而使民族艺术更加繁荣,中国绘画艺术更臻成熟完善。现在手工刺绣的作品也很多都沿用留白的手法,像一涵她们家的很多作品也都运用了留白的手法。
中国画为什么留白部分那么多?
中国画的留白很多,这其实跟中国人的审美也有着很大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因为中国人的文化底蕴决定的,中国画更喜欢的其实是整体的协调的感觉。为了这种效果,画家也在不停的尝试哪一种方案更适合于中国画的发展,所以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中,发现留白其实更能突出的表现出在作画时候的想要描绘的物品的特点,这其实也是一种突出对比的手法。
而且每个画家的作派,每个画家都会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所以中国画因为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我们也就更讲究着留白这一个原则,所以在很多作品中都会出现留白。这也体现出了妥当的安排,不要让整个画面太过于拥挤,才能表现出我们想要真正表达的东西。而且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一个道理,就是我们没必要去把人生安排的特别拥挤,后面需要给自己留一些空暇的时间,在这呀,才能达到人生最美好的效果。
留白的艺术其实不仅在中国画中,在中国文化中也有体现,这其实也是一种美学效果。在中国诗词中,也有着不少相关的运用,而且在诗词歌赋中运用留白可以给读者很多想象的空间,在绘画艺术中可以让整个画作看起来有所突出,这个方法其实也是很美妙的。而且也表达了中国人常有的含蓄内敛的情怀,在这个时候也更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而且我们不难看出委婉和含蓄,其实也是中国人的一个特性。
所以我们从中就能看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对一个人和一个民族会有很深刻的影响,也看出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使我国兴旺发展下去。
中国传统美学主要强调的是哪三点?
中国传统中国传统审美的写意与留白之美的美学主要强调三点中国传统审美的写意与留白之美,第一点就是中国传统审美的写意与留白之美,提高。老人们中国传统审美的写意与留白之美的鉴赏能力以及对美的欣赏能力。
留白的意义
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
词语留白
1.意思是留言。 郭沫若《北伐途次》八:“车站外面的壁上四处都是用粉笔写的留白,是某某团部、某某营部或某某政治部叫所属的人员在某处集合或者前进。”
2.谓食薤留下藠头。白,指薤的根部,即藠头,味美。《晋书·庾亮传》:“ 亮 噉薤,因留白, 侃 问曰:‘安用此为?’ 亮 云:‘故可以种。’ 侃 於是尤相称叹云:‘非惟风流,兼有为政之实。’” [1]
艺术留白
“留白”,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被广泛用于研究中国绘画、陶瓷、诗词等领域中。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在文学作品、绘画和话剧上都有留白。
留白
1.文学,音乐上亦多有“不着一字,而形神俱备”、“无声胜有声”的留白。
2.绘画,国画中常用一些空白来表现画面中需要的水、云雾、风等景象,这种技法比直接用颜色来渲染表达更含蓄内敛。后来此技法渐渐被用到了其它绘画中,意即我们所说的留白。留白可以使画面构图协调,减少构图太满给人的压抑感。很自然地引导读者把目光引向主体。
绘画需要留白,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2]
3.书法,
书法讲究“疏密”。疏,就是简练,就是留白。字的结构和通篇的布局一定要有疏密,才能破平板、划一,有起伏、对比,既矛盾又和谐,从而获得良好的艺术情趣。凡作书法,既要注意黑的部分——字形笔画的密处,也要注意到字画间及行间之白的疏处。黑处要精心结撰,而白处——字里行间的布置也须措置得宜,使疏密有致,两者相映生辉。 [3]
水墨留白
4.话剧,话剧用语指的是在话剧中演员说完一些艰涩的台词之后,为了方便观众有时间理解台词,稍微停顿一些,再接下去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