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分类三 > 正文

分类三

温脾汤的功效与作用(温脾汤的功效与作用~中医网)

hacker2022-06-08 22:17:26分类三70
本文目录一览:1、为什么身上摸上去很凉?什么原因呢?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身上摸上去很凉?什么原因呢?

【中医经典方剂=泻下剂=温下=温脾汤】

【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 大黄(15克) 当归(9克) 干姜(9克) 附子(6克) 人参(6克) 芒硝(6克) 甘草(6克)

【功用】 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主治】 脾阳不足。冷积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阳虚寒积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本方常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或不全梗阻等属中阳虚寒,冷积内阻者。)

【用法】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服,一日三次。临熟下大黄(现代用法温脾汤的功效与作用:大黄后下,水煎服)。

【禁忌】 斟酌。

【方解】 脾阳不足,寒从中生,喜食生冷,致冷积内停,阻于肠间,故见大便秘结温脾汤的功效与作用;若寒湿久留,冷积不化,又可导致脾气虚弱,而见下利赤白不止温脾汤的功效与作用;不通则痛,腹痛而手足不温,脉沉弦,皆为中气虚寒,冷积内停之象。此时单纯温补脾阳,虽可祛里寒而积滞难去,单纯予以攻下,则更伤中阳,寒积也未必得去,故方中用附子与干姜温阳祛寒;人参合甘草益气补脾;大黄荡涤积滞。诸药协力,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则诸证可愈。从本方组成来看,实即大黄附子汤去细辛,加干姜、人参、甘草而成,亦即四逆汤加人参、大黄,皆以大剂温热药为主,故同属温下之剂。但本方兼能益气,宜于久利气虚之证,大黄附子汤宜于气不虚而冷积较甚之证。

方义2:本方证因脾阳不足,阴寒内盛,寒积中阻所致。寒实冷积阻于肠间,腑气不通,故便秘腹痛、绕脐不止;脾阳不足,四末失于温煦,则手足不温;脉沉弦而迟,是阴盛里实之征。本方证虽属寒积便秘,但脾阳不足是为致病之本,若纯用攻下,必更伤中阳;单用温补,则寒积难去,惟攻逐寒积与温补脾阳并用,方为两全之策。方中附子配大黄为君,用附子之大辛大热温壮脾阳,解散寒凝,配大黄泻下已成之冷积。芒硝润肠软坚,助大黄泻下攻积;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温中散寒,均为臣药。人参、当归益气养血,使下不伤正为佐。甘草既助人参益气,又可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协力,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综观本方,由温补脾阳药配伍寒下攻积药组成,温通、泻下与补益三法兼备,寓温补于攻下之中,具有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之特点。

本方与大黄附子汤同属温下剂,都能主治寒积便秘。本方是由脾阳不足,中气虚寒,而致冷积内停,证属虚中夹实,故方中配以干姜、人参、甘草以顾护中阳;大黄附子汤为寒积里实证,证实无虚,故配细辛辛温宣通,助附子散寒止痛。

【化裁】 若腹中胀痛者,加厚朴、木香以行气止痛;腹中冷痛,加肉桂、吴茱萸以增强温中祛寒之力。

【附方】 无。

【附注】 本方为治疗脾阳不足,寒积中阻温脾汤的功效与作用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沉弦为辨证要点。

考温脾汤另有三方,药味稍有出入,但立法、主治略同。一方见《千金方》十五卷“冷痢门”,比本方多桂心而无甘草,虽主治略同,但宜于寒证较重而兼见冲逆的证候;一方见《千金方》十三卷“心腹痛门”,即本方加当归、芒硝,泻积之力较强,主治寒积便秘,“腹痛,脐下绞结,绕脐不止”者;此外,《本事方》亦有温脾汤,方用附子 干姜 桂心 甘草 厚朴(各二两)大黄四钱,亦即本方去参加桂心、厚朴。主治“痼冷在肠胃间,连年腹痛泄泻,休作无时”。此方与《千金方》温脾汤虽同属温下剂,但《千金方》所治之下痢赤白,积滞较甚,故重用大黄以攻下积滞,“心腹痛门”方更有芒硝为助。同时又因痢久脾胃虚寒,阳气衰微,故用参、草、姜、附以温补脾阳。《本事方》所治为冷积泄泻,寒重积轻,故重用温中,虽用大黄攻下,只占总量二十六分之一。同一大黄,因配伍与药量都不同,作用也就各有侧重,可见遣药组方中选择配伍、酌定用量,皆须与证法切合,才能不犯实实虚虚之诫。

【文献】 方论选录 朱良春,等《汤头歌诀详解》:“温脾汤是四逆汤(姜、附、草)加人参、当归、大黄、芒硝四药所组成。四逆汤功能温脾祛寒,加大黄、芒硝,是取其泻下除积,加人参、当归,是取其益气养血。由于四逆性属温热,可以改变硝、黄苦寒之性,所以本方功专驱逐寒积,属于温下的范畴。假使热实里结,津伤便秘,当用寒下剂,而决非此方所宜。”

【研究】 通过临床观察,温脾汤有改善肾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用温脾汤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证属脾肾虚衰、湿浊内生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均显著降低,而对照组这方面作用不明显。说明温脾汤有改善CRF高粘血症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整整体状态、改善肾功能、改善体内“粘、聚、集、凝”状态,达到改善CRF患者高粘血症的作用。由于全血粘度增高可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压升高,甚至诱发高血压脑病,所以对CRF患者能在肾功能改善的同时,降低全血粘度,这对治疗CRF很有意义。「徐书立.温脾汤对慢性肾衰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医研究1999;12(6):22]

【运用】 薛氏用本方为主治疗9例小儿麻痹性肠梗阻,患儿年龄3-16个月,平均9.8个月。病因中毒性消化不良4例,重症肺炎、霉菌性肠炎并II度营养不良各2例,急性菌痢并急性肠炎1例,其中病危5例。用药l-3剂后,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腹胀基本消失者7例,无效2例。〔薛昌森.温脾汤为主治疗小儿麻痹性肠梗阻9例。中医杂志1993;(1):24]

【说明】 【附方】 无。

【用法】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服,一日三次。临熟下大黄(现代用法:大黄后下,水煎服)。

【禁忌】 斟酌。

【方解】 脾阳不足,寒从中生,喜食生冷,致冷积内停,阻于肠间,故见大便秘结;若寒湿久留,冷积不化,又可导致脾气虚弱,而见下利赤白不止;不通则痛,腹痛而手足不温,脉沉弦,皆为中气虚寒,冷积内停之象。此时单纯温补脾阳,虽可祛里寒而积滞难去,单纯予以攻下,则更伤中阳,寒积也未必得去,故方中用附子与干姜温阳祛寒;人参合甘草益气补脾;大黄荡涤积滞。诸药协力,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则诸证可愈。从本方组成来看,实即大黄附子汤去细辛,加干姜、人参、甘草而成,亦即四逆汤加人参、大黄,皆以大剂温热药为主,故同属温下之剂。但本方兼能益气,宜于久利气虚之证,大黄附子汤宜于气不虚而冷积较甚之证。

方义2:本方证因脾阳不足,阴寒内盛,寒积中阻所致。寒实冷积阻于肠间,腑气不通,故便秘腹痛、绕脐不止;脾阳不足,四末失于温煦,则手足不温;脉沉弦而迟,是阴盛里实之征。本方证虽属寒积便秘,但脾阳不足是为致病之本,若纯用攻下,必更伤中阳;单用温补,则寒积难去,惟攻逐寒积与温补脾阳并用,方为两全之策。方中附子配大黄为君,用附子之大辛大热温壮脾阳,解散寒凝,配大黄泻下已成之冷积。芒硝润肠软坚,助大黄泻下攻积;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温中散寒,均为臣药。人参、当归益气养血,使下不伤正为佐。甘草既助人参益气,又可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协力,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综观本方,由温补脾阳药配伍寒下攻积药组成,温通、泻下与补益三法兼备,寓温补于攻下之中,具有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之特点。

本方与大黄附子汤同属温下剂,都能主治寒积便秘。本方是由脾阳不足,中气虚寒,而致冷积内停,证属虚中夹实,故方中配以干姜、人参、甘草以顾护中阳;大黄附子汤为寒积里实证,证实无虚,故配细辛辛温宣通,助附子散寒止痛。

【文献】 方论选录 朱良春,等《汤头歌诀详解》:“温脾汤是四逆汤(姜、附、草)加人参、当归、大黄、芒硝四药所组成。四逆汤功能温脾祛寒,加大黄、芒硝,是取其泻下除积,加人参、当归,是取其益气养血。由于四逆性属温热,可以改变硝、黄苦寒之性,所以本方功专驱逐寒积,属于温下的范畴。假使热实里结,津伤便秘,当用寒下剂,而决非此方所宜。”

【附注】 本方为治疗脾阳不足,寒积中阻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沉弦为辨证要点。

考温脾汤另有三方,药味稍有出入,但立法、主治略同。一方见《千金方》十五卷“冷痢门”,比本方多桂心而无甘草,虽主治略同,但宜于寒证较重而兼见冲逆的证候;一方见《千金方》十三卷“心腹痛门”,即本方加当归、芒硝,泻积之力较强,主治寒积便秘,“腹痛,脐下绞结,绕脐不止”者;此外,《本事方》亦有温脾汤,方用附子 干姜 桂心 甘草 厚朴(各二两)大黄四钱,亦即本方去参加桂心、厚朴。主治“痼冷在肠胃间,连年腹痛泄泻,休作无时”。此方与《千金方》温脾汤虽同属温下剂,但《千金方》所治之下痢赤白,积滞较甚,故重用大黄以攻下积滞,“心腹痛门”方更有芒硝为助。同时又因痢久脾胃虚寒,阳气衰微,故用参、草、姜、附以温补脾阳。《本事方》所治为冷积泄泻,寒重积轻,故重用温中,虽用大黄攻下,只占总量二十六分之一。同一大黄,因配伍与药量都不同,作用也就各有侧重,可见遣药组方中选择配伍、酌定用量,皆须与证法切合,才能不犯实实虚虚之诫。

【运用】 薛氏用本方为主治疗9例小儿麻痹性肠梗阻,患儿年龄3-16个月,平均9.8个月。病因中毒性消化不良4例,重症肺炎、霉菌性肠炎并II度营养不良各2例,急性菌痢并急性肠炎1例,其中病危5例。用药l-3剂后,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腹胀基本消失者7例,无效2例。〔薛昌森.温脾汤为主治疗小儿麻痹性肠梗阻9例。中医杂志1993;(1):24]

【化裁】 若腹中胀痛者,加厚朴、木香以行气止痛;腹中冷痛,加肉桂、吴茱萸以增强温中祛寒之力。

【研究】 通过临床观察,温脾汤有改善肾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用温脾汤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证属脾肾虚衰、湿浊内生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均显著降低,而对照组这方面作用不明显。说明温脾汤有改善CRF高粘血症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整整体状态、改善肾功能、改善体内“粘、聚、集、凝”状态,达到改善CRF患者高粘血症的作用。由于全血粘度增高可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压升高,甚至诱发高血压脑病,所以对CRF患者能在肾功能改善的同时,降低全血粘度,这对治疗CRF很有意义。「徐书立.温脾汤对慢性肾衰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医研究1999;12(6):22]

温脾汤由什么药物组成?有什么功效?

温脾汤【组成】 大黄(15克) 当归(9克) 干姜(9克) 附子(6克) 人参(6克) 芒硝(6克) 甘草(6克)【功用】 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肠梗阻、幽门梗塞、慢性痢疾等属于脾阳不足,冷积内停者。

大黄在温脾汤中的配伍意义是什么?君臣佐使是如何搭配的?

本方为阳虚冷机之便秘或久痢而设。脾阳不足,寒从中生,或喜食生冷所致冷积内停,阻与肠间则为便秘温脾汤的功效与作用;虚寒久留,积冷不化,则致脾气虚陷而成久痢赤白;阳虚失运,寒凝气滞,则脐腹冷疼;手足不温,均为寒积之症根据以上病机分析,本证若单纯温补脾阳,虽可祛里寒,单纯攻下,则更伤中阳,惟温补脾阳与攻下冷积并用,是为两全。方中用附子温壮脾阳以散寒凝,大黄荡涤肠胃而除积滞,共为君药;臣以干姜助附子温中散寒;佐以人参补宜脾气,并可防止大黄泻下伤中;甘草即助人参益气,又可调和诸药,为佐使之品,共成温补脾阳,攻下冷积并重之良方,综观本方,由温补脾阳药配伍寒下攻积药组成,温通、泻下与补益三法兼备,寓温补于攻下之中,具有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之特点。 使用注意温脾汤的功效与作用:本方虽用大黄泻下积滞,但功专泻下冷积

温脾汤是什么?

温脾汤是一剂中药。

主治阳虚寒积证。腹痛便秘温脾汤的功效与作用,脐下绞结温脾汤的功效与作用,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本方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或不全梗阻等属中阳虚寒,冷积内阻者。

扩展资料:

阳虚体质,是因为先天不足,或平素偏嗜寒凉损伤阳气,或久病阳亏,或年老阳衰等原因造成温脾汤的功效与作用的阳气不足,以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温脾汤的功效与作用的体质状态。

阳虚体质者宜多食用甘温补脾阳、肾阳为主的食物,常用的有羊肉、猪肚、虾(龙虾、对虾、青虾、河虾等)、韭菜、茴香、香菜、荔枝、龙眼、榴莲、核桃、胡桃仁、生姜、辣椒、花椒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冬季进补有讲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温脾汤

大黄有什么功效?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MaximexBalf)、药用大黄(R.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又称生军、将军、川军。性味苦、寒。有泻实热、下积滞、化瘀、解毒功效。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湿热黄疸、急性阑尾炎、不完全性肠梗阻等症。主产青海、甘肃、四川、陕西等省。

唐古特大黄,又名:鸡爪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米左右,与上种相似。茎无毛或有毛。根生叶略呈圆形或宽心形,直径40~70厘米,3~7掌状深裂,裂片狭长,常再作羽状浅裂,先端锐尖,基部心形;茎生叶较小,柄亦较短。圆锥花序大形,幼时多呈浓紫色,亦有绿白色者,分枝紧密,小枝挺直向上;花小,具较长花梗;花被6,2轮;雄蕊一般9枚;子房三角形,花柱3。瘦果三角形,有翅,顶端圆或微凹,基部心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地林缘较阴湿的地方。分布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

药用大黄,又名:南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米左右。茎直立,疏被短柔毛,节处较密。根生叶有长柄,叶片圆形至卵圆形,直径40~70厘米,掌状浅裂,或仅有缺刻及粗锯齿,先端锐尖,基部心形,主脉通常5条,基出,上面无毛,或近州'脉处具稀疏,的小乳突,下面被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柄亦短;叶鞘简状,疏被短毛,分裂至基部。圆锥花序,大形,分枝开展,花小,径3~4毫米,4~10朵成簇;花被6,淡绿色或黄白色,2轮,内轮者长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圆,边缘不甚整齐,外轮者稍短小;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拄3。瘦果三角形,有翅,长约8~10毫米,宽约6~9毫米,顶端下凹,红色。花果期6~7月。多生长于排水良好的山地。分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以上植物的茎或嫩苗统称为大黄茎,亦供药用。

形态特征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肥大,木质化,不分叉,呈萝卜形,有的具数个分叉,呈牛头形。茎直立,不分枝,高90-120厘米,中空,有纵沟和短柔毛。根生叶大,近圆形,掌状深裂。花序圆锥形,分枝紧密,小枝向上挺直,数枚簇生于各节。花小,数朵簇生,绿白色或浓紫色。瘦果红色,三角形,长圆,具3个棱翅,顶部圆形或微凹,基部心形。

生长习性

性喜冷凉气候,耐寒,忌高温。野生于我国西北及西南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区;家栽在1400米以上的地区。气候条件:冬季最低气温要在-10℃以上,夏季气温不超过30℃,无霜期50-180天,年降雨量为55-1000毫米。对土壤要求较严,一般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壤上或砂壤上最好。在黏重酸性的土壤栽种,造成根茎生长不良,影响产量。排水不良、地下水位过高的地块,不宜种植。大黄忌连作,需经4-5年后再种,宜与豆科、禾本科作物轮作,或以党参、黄连为前作。

大黄种子容易萌发,在15-25℃的温度条件下,发芽率可达85%以上,种子寿命为l-2年。

大黄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大黄是一种深根性植物,主根可深入土层30-45厘米,选地以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山坡地为好,前茬作物玉米、马铃薯等收获后,结合深耕施足基肥,每亩施厩肥4000-5000千克,在贫瘠的土壤上,还可增加施肥量。

2.繁殖方法

主要用种子繁殖,也可用芽繁殖。种子繁殖又分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

(1)直播在初秋或早春进行。直播按行株距70厘米X60厘米穴播,穴深3厘米左右,每穴播种5-6粒,覆土2厘米左右。每亩用种量2-2.5千克。

(2)育苗移栽为了节约种子和提高土地利用率,或在春季干旱,不宜直播栽培的地区,常采用播种育苗,移栽大田。方法是在整好地作宽1.2米、长21米的高畦,四边开好排水沟。横向在畦上开沟条播,行距12厘米,深5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2-3厘米,再覆一层草。发芽出土后揭去覆草。注意拔草,5-6月施一些稀人粪尿追肥。过冬时10月下旬在大黄苗行上培土3-5厘米,以防幼苗受损,第二年移栽。

育苗第二年的4月中旬(谷雨)或8月下旬(处暑)移栽。将苗挖出后把幼苗侧根剪去,在整好的土地上,及时栽植,株行距各60厘米,挖穴15-30厘米深,每穴1株,覆土,埋住芦头,压实土壤,使根与土紧密结合。

移栽时可采取“曲根定植”,即定植时将种苗根尖端向上弯曲呈L形,可大大降低植株的抽薹率。

(3)子芽繁殖在收获大黄时,将母株根茎上萌生健壮而较大的子芽摘下种植。过小的子芽可栽于苗床里,第二年秋天再行定植。为防止伤口处腐烂,栽种时可在伤口涂上草木灰。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大黄第一年幼苗小,杂草易生,结合松土要勤除草,在行间种植大豆、玉米,抑制杂草生长。第二至三年,在5月上旬、7月中旬除草松土,并在根部多培土。

(2)施肥大黄为喜肥植物,除施基肥外,每年还需进行追肥2-3次。第一年6月亩追饼肥50千克,过磷酸钙10-20千克。第二年追肥2次,分别于5月、6月在行间开沟施入人粪尿,或过磷酸钙20-30千克,氯化钾10-20千克,施后覆土,浇水。

(3)打薹大黄栽种后,第二年开始抽薹开花,除留种地外,其余植株的花薹摘掉,打薹应在晴天进行。

4.病虫害防

治病害主要为根腐病,多在8—9月雨季发生,或在高温多湿时发生,常在大黄收获的当年,或前一年发生。根部顶端开始变黑腐烂,叶片同时变黄,以至枯死。防治方法是注意排除积水,及时松土。打薹后,用土理好打薹的伤口,或用生石灰水消毒。发病后及早拔除病株,秋季收集枯枝叶烧毁,减少病菌来源。虫害有蚜虫,6-7月为害严重,可用乐果乳剂2000倍喷洒。鼠害可诱杀或人工扑杀。

5.采收与加工

大黄栽种2-3年后,在9-10月地上部枯萎时收获。收时,先剪去地上部分,将根茎与根全部挖出,仔细将土抖掉,过大的根茎可切成几块,中、小形的切成片,风干、晒干或烘干。干后装于木箱或撞药设备内冲撞,撞去粗皮,露出黄色即可。每亩可收干货400千克左右。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澄萌十鸦(2022-06-09 03:03:53)回复取消回复

    黄附子汤宜于气不虚而冷积较甚之证。方义2:本方证因脾阳不足,阴寒内盛,寒积中阻所致。寒实冷积阻于肠间,腑气不通,故便秘腹痛、绕脐不止;脾阳不足,四末失于温煦,则手足不温;脉沉弦而迟,是阴盛里实之征。本方证虽属寒

  • 惑心柔侣(2022-06-09 01:17:22)回复取消回复

    ,叶片同时变黄,以至枯死。防治方法是注意排除积水,及时松土。打薹后,用土理好打薹的伤口,或用生石灰水消毒。发病后及早拔除病株,秋季收集枯枝叶烧毁,减少病菌来源。虫害有蚜虫,6-7月为害严重,可用乐果乳剂2000倍喷洒。鼠害可诱杀或人工扑杀。5.采收与加工大黄栽种2-3年后,在9-10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