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煤炭企业发展战略重要性(煤炭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提升煤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煤炭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原来简单的资源、规模、资金和产品的竞争,更重要的是煤炭企业之间科技实力的对比和较量。在新形势下,面对着知识经济的挑战,科技振兴战略已经成为了煤炭企业的稳定之本、发展之基、制胜之道、财富之源。
1实施科技兴煤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推动。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能否成功把握机遇,占据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管理者对科技的重视程度。对于我们煤炭企业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实力,科技创新的能力上不去,就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发展将失去相应的支撑。因此,科技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煤炭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中心,通过实施科技兴煤战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兴煤战略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煤炭企业实现和谐持续发展的需要。煤炭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煤炭企业终将走向资源枯竭的一天,超强度的开采在为煤炭企业带来高产高效高收益的同时,也加快了企业衰老速度。借鉴同行业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发现,煤炭企业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煤炭为基础,实施相关多元化的战略,是减少资源限制影响,实现和谐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科技兴煤,才能使煤炭企业获得不断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1.2确保煤炭企业安全稳定的需要。安全是煤矿的天字号大事,是煤矿永恒的主题。在数百米井下搞采掘,没有科技作支撑,安全生产难以保障。近年来,通过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改进技术工艺,改善机械装备,提高现场安全程度已经逐渐成为了煤炭企业治理安全问题的重要方法。可见,科技不仅是煤炭企业提高效益的推动剂,而且还是矿井安全的“保护神”。
1.3增强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拥有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参与竞争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必备前提。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促使企业在更高层次、更广的领域和更大范围内参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就必须进行科技创新。
2实施科技兴煤战略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科技兴煤重在创新,贵在实效。目前,部分煤炭企业科技创新与生产实际相脱节,阻碍了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需要引起重视和注意的几个问题有:
2.1观念落后,对科技兴煤战略重视不够。有的认为,煤矿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干煤矿只要有力气就行,搞科研是文化人的事,与己无关,存有无所谓的思想;还有的对已经开发成功的新技术、新设备,或即将兴起的新产业漠不关心,置之不理,认为老工艺已使用多年,新技术不如旧工艺用着得心应手,存在固步自封、盲目守旧的思想。这些老思想、老观念是科技兴煤的最大障碍,不破除思想上的壁垒和束缚,科技兴煤就只是一个口号、一句空话。
2.2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科技创新无保障。长期以来,多数煤炭企业缺乏对科技工作的长远规划,不重视科技人员的政治待遇,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科技人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正常现象,挫伤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有的企业虽然重视科技工作,但由于经济不景气,资金缺乏,致使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衰老煤矿,由于设备老化、陈旧,再加上投入不足,使得技术改造跟不上,科技创新无法保障。
2.3科技人才匮乏。科技兴煤,人才是关键。前几年由于煤炭市场不景气,加之部分煤炭企业对人才的不重视、不重用,造成了大量人才流失,煤炭企业的后备技术人才到了青黄不接的地步。人才是科技兴煤的主体,没有了人才保障,科技兴煤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4科技创新项目水平不高。科技兴煤只有立足于生产实际,着力解决制约煤炭企业生存发展的实际问题,才能彰显其活力和生命力。当前多数煤炭企业的科研成果普遍存在针对性不强、科技含量低、低水平重复等现象,缺乏用于实践的指导意义。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改观,科技兴煤的实效性和说服力就得不到提高,就难以得到认同和赞许。
3实施科技兴煤战略的途径和方法
3.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理性的科技振兴发展观,是实施科技兴煤战略的前提。实施科技兴煤战略,首要的是树立理性的科学发展观。一是要有敢于超越前人,勇于突破禁区的气魄。煤矿是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影响最大的行业,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前人划定的禁区都已被逐渐打破。如我们汝箕沟煤矿受内蒙小窑威胁严重,边界露天煤炭储量损失巨大,后来随着我们在采掘接续方面的不断探索,积极实施锁边工程,开采隔离带,及有效保护了煤炭资源,又摆脱了的内蒙小窑的危害。因此,在经验和科技之间,既要继承前人的宝贵经验,又不能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把前人经验当作亘古不变的金科玉律;要敢于坚持理性的精神,依靠科技进步超越前人,打破禁区,取得更大成绩和发展。二是要有干事创业的进取精神。实施科技兴煤战略,不仅局限于在技术上的改进和完善,还要坚持利用科学技术跨越行业壁垒,上马新的产业和项目。
3.2建立完善的科技和管理机制,是实施科技兴煤战略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加强煤炭企业科技创新机构建设。企业整合优化内部资源,提高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必须在企业内部创办专门机构,并明确责任和目标,确立长远的科技规划,把科研的立足点放在解决制约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研发适合本企业实际的创新技术,形成具有自身资源特色和技术特色的科技群体。二是要建立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激励机制。发挥市场对科技的推动和导向作用,引导、支持、鼓励科技人员从事技术创新,建立新型的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带头人给予精神、物质和政治奖励,真正实现科技创新与市场的对接。
3.3加大对人才和职工的培养力度,是实施科技兴煤战略的基础。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根据当前我们自身的实际,我认为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一是对企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他们来矿区工作,帮助我们解决制约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二是针对采掘工程技术人员后备力量薄弱的情况,要放开界限,广开门路,鼓励技术人员,甚至业务突出的工人,通过自学、函授等方式提高专业技能,解决技术人员后继乏人的问题;三是坚持对职工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把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和职工队伍作为科技兴煤的长远大计来抓,夯实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近年来,煤炭企业传统的“快速建井(矿)、强力开采、废物排放”的单向直线发展模式,暴露出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很有必要,非常迫切。本文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思路
我国资源稀缺,尤其是能源。据统计,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4%和54%。相对而言,煤炭略多,注定了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只能以煤为主。
长期以来,我国资源产业的发展一直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单向直线模式。与之相对应的,煤炭企业的发展模式则是“快速建矿(井)、强力开采、废物排放”。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虽然给人类提供了所需能源,奠定了经济高速发展的物质基础,但也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一、煤炭企业传统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浪费
由于缺乏长远的规划管理,不重视资源勘探力度的提高,没有建立科学的储量管理体系,导致了煤炭企业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挑肥拣瘦,采厚弃薄,破坏了煤炭资源的整体可采性。据统计,我国煤炭资源综合回收率平均为30%~40%,严重浪费了资源,长此以往,必将造成灾难性后果。
(二)资源利用率低
我国主要耗能设备(尤其是燃煤热机)设计效率平均低于国外先进水平8%左右,系统运行效率低于国外先进水平25%左右;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比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高1.5倍。所以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0%以上,煤炭资源的利用率极其低下。
(三)环境污染
煤炭企业的环境污染源(废弃物)主要有污水和矸石,一为流体一为固体。一般而言,煤矿矸石的排放量占其煤炭产量的10%~15%,污水排放量视其矿井涌水量大小不等。污水排入江河会污染水系,流入田野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地板结,影响农作物生长。矸石的污染方式主要是晴天扬尘和雨天淋水(次生污水)。
(四)生态失衡
煤炭企业周边环境的生态失衡主要是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所至。地下强力开采,导致了地表的深度塌陷。过去,煤矿的惟一任务就是采煤,其他都不考虑。所谓塌陷治理,仅指对当地农民住房或其他建筑物破坏的赔偿,或就地加固,或异地新建,谓之“迁赔”。而对塌陷造成的河流干涸、植被枯死、生物链破坏等深层次问题缺乏综合治理,久而久之,造成生态失衡。我国多数煤炭城市因煤而建,先有煤后有城,先建矿后建市,随着资源枯竭,往往是煤尽城衰。这样的悲剧不乏其例。
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煤炭企业传统的单向直线发展模式的弊端,特别是逐步暴露出的深层次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甚至专家和政府官员的关注。特别是在2005年3月份召开的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费、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利用和循环利用”,更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循环经济模式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和与环境友好相处的方式,在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下,重构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过程,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发展形态。循环经济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模式,将经济活动高效有序地组织成一个“资源开发———资源利用———资源再生”近乎封闭型物质能量循环的流程,保持经济增长总体的低消耗、高质量、低废弃,从而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因此,要想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想避免煤尽城衰的悲剧发生,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三、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和要解决的问题
在煤炭企业,一提到发展循环经济,首先就会谈到拉长产业链,诸如搞“煤———电———铝”或者搞“煤———电———建材”等等。似乎煤炭企业自己把开采出的煤变成电、铝、建材就实现了循环经济。固然,拉长产业链与发展循环经济并不相悖,但笔者认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更应该从全社会的角度从根本上考虑,结合企业内部特征和外部环境等制约因素来拓宽思路并解决问题。
(一)加强总体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完善监管体系,实现有序开采
目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能源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对煤炭资源的后备储量,在近期引发了新一轮的探矿权和采矿权的争夺大战。拥有资源的地方政府囤积居奇,乱抛绣球,与煤炭生产企业多方接触,讨价还价;众多的煤炭生产企业则抱着“有枣没枣打两杆子再说”的侥幸心理,四处出击,没头苍蝇一样东奔西撞。有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春秋战国”或“圈地运动”。近年来,确有山东、河南等煤炭企业在贵州、宁夏等西部地区建了新井。据说还有的企业将触角伸到了海外,如澳大利亚和印尼等国。海外的事情暂且不提,但是,像我们这样资源贫乏的大国,一定要吸取过去“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教训,对煤炭资源的后备储量,从技术上经济上综合论证,强化整体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有序开采。即使对于现有生产矿井,也要加强储量监管,千方百计提高回收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但是,在强大的利益驱使下,单靠煤炭工业协会能担此重任吗?单靠国务院能源领导小组能管得如此具体吗?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尚且设立有能源委员会这样的专门机构,我国是否也应该恢复或成立相应的机构,统一协调管理煤炭企业呢?
(二)发展洁净煤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过去粗放型开采模式下,多数煤矿仅提供单一产品———原煤。无论对什么样的用户,什么性能的热机,以不变应万变。所以,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一方面应改进热机效能,提高热力管网效率;另一方面则要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发展洗煤、配煤和型煤技术;有条件的,还要逐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提高煤炭加工程度,增加产品品种,满足不同类型的用户要求,为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基础条件。
此外,政府一定要打破部门界限,鼓励实行相关产业联营,建立安全稳定的产业链,推进集团化经营。
(三)资源综合开发与环境保护
对于煤矿的主要废弃物矸石、污水与瓦斯,应更新观念,拓宽思路,综合开发,变废为宝,纳入经济循环圈。以鹤煤集团为例,8 对生产矿井,每小时产生3760立方米污水(均来自井下灰岩,原始水质良好),几乎未经处理全部排放,污染环境不说,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我国北方,实在浪费得令人心痛。经论证,启动了一个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处理后的洁净水可供一座年产135兆瓦的热电厂利用。
矿井排放的矸石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洗矸,即洗选厂的废弃物之一,有大约3500~4500大卡的低热值发热量;另一类为岩巷矸石,即在岩巷掘进过程中排出的矸石,不可燃。前者可作为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的原料,后者利用较难,目前主要的利用方向是矸石烧结砖。开发矸石砖在技术层面已没有问题,主要问题是获得政策支持。因为在造价上略高于粘土砖,所以需要政府在税收上给予倾斜。目前,国内部分地市从环保特别是保护耕地考虑,已明令禁止使用粘土砖,这种做法应强行推广。另外,笔者2004年到澳大利亚考察,注意到一种很有意义的做法:2000 年奥运会前,悉尼市政府为了改善环境,打造绿色奥运,将暂时无法处理的垃圾山用类似足球场的草皮包起来,饰以曲径、凉亭、石几,变成了休闲去处。国内煤矸石特别是老矿井目前都有一处甚至多处矸石山,若暂时无法利用,倒可效仿此法,一则可减少扬尘淋水,二则将其保护下来留待后人开发。
煤矿企业在开采过程中还将排出大量的瓦斯(CH4),尤其高瓦斯矿井。仍以鹤煤集团为例,过去抽放系统每年对空排放瓦斯纯量约4000万立方米。瓦斯的温室效应是 CO2的23 倍,不仅严重破坏大气环境,而且也浪费资源。从2004年开始,鹤煤集团开始研究试验瓦斯发电技术,至今已装备了10套发电机组,特别是低浓度瓦斯爆燃发电难关的攻克,为企业带来了意外的收获。
此外,矿井在开采的同时(而不是开采结束),一定要注意对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国家出台政策,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保护生态平衡,维系绿色家园。
(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煤矿安全
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矿区,构建和谐社会。所以,不能不提及煤矿的安全问题。目前我国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平均为3.2左右,大大高于世界其他主要产煤国。比如美国为0.04,南非为0.13,印度为0.42等。特别是2004 年10 月份以来,先后发生了郑煤集团大平煤矿、铜川矿务局陈家山和阜新矿业集团海州立井三起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之后,引发了业内人士对煤矿安全管理体制的深度反思。笔者谨谈一些粗浅看法。
1998年,原煤炭部撤销,94 家统配矿务局全部下放给各地省政府,与此同时,国家成立了煤矿安全监察局,并在各产煤省垂直设立了相应的煤矿安监局,在主要产煤地市派出了办事处。由原来的对煤矿安全工作以管理指导为主改为以执法监察为主,据说是模仿了美国的先进模式。然而,这样的体制并没有使煤矿安全形势根本好转,重大恶性事故反而接连不断甚至呈上升趋势,不能不让人深思。这样的体制起码有两个弊端:其一,各级安监局均在原煤炭管理部门的基础上脱胎而成,煤炭部的人进了国家局,煤炭厅的人进了省级局,矿务局的人进了办事处,均与煤炭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能保证独立有效地执法?其二,对大型国有煤矿而言,出资人是政府,而安监局又是政府的职能机构,一家人内部又如何能保证独立有效地执法?所以,笔者认为,针对当前的国情,尤其是国有煤矿企业,在技术、装备、人员素质都相对低下的情况下,煤矿安全仍应以管理指导为主。至于执法,那是司法部门的事。再回到前面的问题上,就煤矿安全而言,是否也有必要恢复或成立一个专门机构,专业性地统筹管理呢?
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有哪些
煤炭是赋存于地下的非再生性化石能源资源,素有“工业粮食”之称。其重要地位杭州煤炭企业发展战略重要性:
一是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有主体地位。我国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均占70%左右。虽然近年来国家推进多元化的能源结构,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从我国能源资源和能源安全战略考虑,在可以预见的几十年内,我国能源仍将主要依靠煤炭。
二是煤炭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煤炭行业是集采矿业、能源业、基础原材料
业特征于一体的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40%左右。煤炭行业为发电行业、运输行业,提供杭州煤炭企业发展战略重要性了强大的能源保障。
三是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不可能被替代,可以降低国民经济运行成本。我国能源种类有诸多种,但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它们都是重要的一次能源,都具有不可再生性。但相比之下,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位居世界前列。同石油、天然气相比,煤炭除具有储量优势之外,还具有石油、天然气不可比拟的独到优越性。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进步,煤炭开采成本将越来越低,具有十分明显的价格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