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教学大纲(家庭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心理学知识)
本文目录一览: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什么内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编辑本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二,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减轻学习负担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
三,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局面的安定与和谐
编辑本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具体目标:是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是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编辑本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一,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三,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编辑本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有:
一,教育性的原则
教育性的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全体性原则
全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全体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的一切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指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
五,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教育工作,注意学生活动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片面性
六,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生,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一发展为重点,促进全体学生获得最大程度发展。
七,活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重视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八,保密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护。
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包括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等。
一方面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一方面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
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和条件保障
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而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就是——培训。通过培训,一方面取得证书,另一方面还要有从事专职心理咨询(辅导)教师资格认证。否则,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能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咨询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德育处或基(普)教处负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间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原文3800多字) 《教育部文件》教基[1999]3号
[学校工作案例]
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体现以人为本,是对人的可持续发展负责的基本精神。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办一所人民满意的学校,首先就应该是重视学生完善人格,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按照《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的要求,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校长为副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心理教育研究。为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努力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个体品质与群体气质。几年来,学校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机制建设,逐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使学校的每一次教育投入和教育行为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发挥了作用。
1、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针对我校学生群体的特点,制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诚于做人、笃于实践、恒于求知、 ”的校园精神,把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纳入德育工作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共同发展、个性发展、文明发展、全面发展”的学校德育目标。并注意开发学校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推出了《文明发展手册》《学生自救手册》《心理培训教材》,把关注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建康发展,放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来,从办学思想上提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
2、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首先从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入手,给与一定的投入,于2001年建立心理咨询室,订阅相关的办刊书报,制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图板。无论是专职心理教师还是兼职心理教师,学校对其工作的特点给予承认,享受相应的待遇,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建设上有了实实在在的物质保证。咨询室的建立,(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机制上的保证)从学校机制上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证,心理教师利用心理咨询室的(这个)舞台,开展了一系列如
心理咨询、建立学生心理成长档案、组织各种专题培训、针对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同学为家长提出许多指导和帮助的活动。
3、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建立一支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队伍,为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提供思想和人力的保证。
第一,从构建队伍角度出发,努力打造自己的心理教师队伍。我们通过参加区市级的心理教育专题培训,培养了一部分具有心理健康辅导能力的教师。(6人通过培训获得了心理辅导证书)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多元性和复杂性现实,2004年,学校专门引进了专业心理教师,逐渐完善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队伍结构。
第二、从教育科研的角度出发,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指导,德育处在班主任培训中加大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开展心理教育个案研究等方面的力度,郑芳老师《初中单亲家庭学生学校生活基本心理特征》、肖红老师《净化心灵,健全人格》、余春梅老师《用爱打开心灵的枷锁》等30余篇论文获得市区级各级奖励。班主任在工作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自觉意识不断增强。苗翠云、葛玉红二位班主任老师还曾担任心理教育辅导教师的具体工作。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学校还适时推出张殿华、程安等部分老师的班级心理辅导观摩课、研究课,为更好的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提供借鉴。
第三、从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角度出发,摸索出学生心理辅导员群体的建设的道路。根据我校学生群体的具体情况,在工作开展中,不断挖掘学生群体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教育的模式。成立“学生心理互助小组”,建立心理联络员,在参与中提高自己、影响别人,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开展更加贴近学生,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心理健康互助小组开展了针对毕业年级特点的“我们为你加油、五十中以你为荣”的心理加油站活动,心理教师还组织他们参加心理联络员专题培训、参观首师大心理系等活动。
4、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阵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比如坚持数年的每周二“午检10分钟”的健康知识讲座、在校园网上开通“心灵驿站”网页、在学校宣传橱窗中开辟“心灵之窗”专栏、各班在德育处计划安排下举办心理教育专题板、为教师发放《心语小报》等形式,从内容、方法、途径方面广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5、注意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提高教师的心理问题的预防意识和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的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专题培训,对班主任进行班级心理辅导讲座、检查落实教师继续教育的心理健康课程学习等措施,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推进工作中,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创造宽松环境,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努力避免师源性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在区级教研员两轮听课的信息反馈中,以学生为主体,在加强知识技能学习中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出现了围绕新课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局面。
二、开放办学,促进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使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特色。
1、利用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平台,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每年学校最少举办两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家长通过心理信箱、家长委员提案等方式参与学校的教育。
2、每年学校还举办校园开放周,邀请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士参与学校的各方面工作,使学校办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3、借助社会力量,共享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几年来,我们与中华女子学院教师合作为毕业年级开展如何缓解学习压力、高考前心理放松、健康人际交往技巧等方面的专题辅导。与北京市中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的部门合作,为班主任进行心理个案的分析、诊断与矫治。今年,我们又与军区总医院心理专家合作,共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后组织了部分学生SCL90心理调查问卷;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家长学校;对个别学生提供心理问题咨询,下一步我们还有进一步合作的打算,以“教师心理减压工作坊”的形式,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帮助,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持。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简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主要放在帮助学生适应中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地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本教程围绕中小学生在心理成长发展过程中突出存在的种种困难和问题,选取和组织材料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往人们在谈到健康时,往往只注意到生理及躯体方面,但对心理方面却知道不多。如果一个人躯体健康却没有健康的心理,我们也不能说他是一个健康的人。所说的心理健康,概括地说是指一个人个性健全,智能良好,对各种精神刺激和压力有良好的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解控制能力,以及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活动与外界环境能保持一致,行为正常,情绪稳定,能较好地处理各种问题。
本教程针对中小学生心理成长障碍、网瘾、厌学情绪、考试焦虑、性早熟、逆反心理等问题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解答,将理论与案例融汇贯通,让学生学会处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学到成长所需要的经验,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唤起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各种体验,激发学生内心的矛盾冲突,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心理学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感受,从而正确地面对生活和心理上的难题,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本教程包括光盘和书籍,分三大模块:
第一模块:围绕中小学生在心理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保健常识和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了解掌握和学习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常识,以达到让学生拥有丰富的心灵、健全的人格、快乐健康地成长。
第二模块:本模块为心理辅导活动的概述及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堂实录,其中包括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流程、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素材、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实录,以及如何建立心理辅导咨询室及操作要点。
第三模块: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烦恼与问题,编排成情景剧。把生动有趣,使学生怦然心动,充满哲理的小故事,通过表演的形式,以喜闻乐见的影视形式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在编辑过程中,力求做到给中小学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提供一套有价值、可操作的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整个教程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内容: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学习;控制情绪,心境良好;智力正常,人格完整。
本教程既可以用于学校心理健康专职和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也可以作为校长和班主任老师了解心理健康常识的阅读教材。
书籍共有以下几个主题:
1. 中学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
学生心理健康的诊断与测量
学生异常心理的辨别与疏导
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教师心理健康的养成与维护
中学生成长心理咨询案例集萃
怎样上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光盘目录:
1. 中学篇(共16张)
第一部分:热点关注心理问题讲座
1.建立心理咨询室的若干要素(1张)
2.怎样做一个快乐的少年(1张)
3.抑郁症的预防与治疗(上)
4.抑郁症的预防与治疗(下)
5.怎样防止和戒除网瘾(上)
6.怎样防止和戒除网瘾(下)
7.如何克服考试焦虑的异常心理(上)
8.如何克服考试焦虑的异常心理(下)
第二部分:趣味心理健康课程实录
9.将友情进行到底
――对话中学生异性相处
10.松树与松鼠
11.英雄美女与野兽
12.蛟龙出海 绝地求生等
13.心理训练营
第三部分:心理活动剧
14.糖葫芦
都是虚荣心惹的祸
走进彼此的心间
15.心中的清凉
青春痘
走出魔网
16.生命之歌
感恩
我要回家
4)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有针对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主体。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包括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等。
一方面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一方面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
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和条件保障
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而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就是——培训。通过培训,一方面取得证书,另一方面还要有从事专职心理咨询(辅导)教师资格认证。否则,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能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咨询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德育处或基(普)教处负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间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推荐阅读教育专家孙云晓的观点,供您参考:
孙教授的观点: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有新的定义:人健康的三个指标即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正常;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孙老师给父母的建议:晚上孩子回家了,你不能只问孩子的学习,要和孩子交流,进行心理交流,问问孩子今天过的是否开心,有什么可乐的事儿,观察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情绪有问题一定要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卸去孩子心头的包袱。
孙老师总结心理健康的12字秘诀: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
认识自己:自知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心理健康的前提就是认识自己。
接纳自己:心理最不健康的是不接纳自己,调查发现40%的学生不接纳自己的学习成绩,20%的孩子不接纳自己的相貌,其实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就是接纳自己。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都是在犯错误中长大,记住教训,引以为戒,这一页就翻过去了;心理不健康的人,就这一页永远翻不过去。
控制自己:心理出问题的人问题都出在不能控制自己,所以要培养孩子能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12字秘诀不仅对孩子有用,对父母也是有用的。父母也要学会控制自己,话说得适当,让孩子充满信心,他才能闯过一个一个坎坷,因为没有孩子不犯错误,这个时候父母怎么对待孩子就是一个很深的学问。
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天生就是有问题的,其实孩子天生就有一种健康的心理因素,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怎么来的,是在体验中得来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就是让孩子体验到成功,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所以父母一定要特别珍惜孩子身上的健康的心理因素,让孩子乐观,乐观的人容易自信,容易不断地奋斗。
总之,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要把心理健康的12字秘诀渗透到所有的教育之中。心理健康的目标是:我好,你好,世界好。心理健康就等于在孩子心里铸造了一个安全线,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走遍世界都不会失败,即使失败了以能接纳自己,就立于不败之地。
供您参考,祝您顺利
孩子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学习内容
家庭环境对子女心理健康水平,人格发展有着极其重要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教学大纲的影响和作用,这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共识,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究其实质,相当一部分与家庭教育有关。
例如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教学大纲:过高的期望,盲目地攀比,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引发了学习焦虑,考试焦虑,并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和抑郁情绪;比如,一位来访者回顾自己以往的重要考试,每次考试之前就会考试紧张焦虑,夜不能寐,严重时,伴有躯体症状,经过长程咨询后了解到,这位来访者小时候就是全家的希望,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就活得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
每一次考试对她来说都是一次承受负面情绪风暴的经历,因为她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如果考不好她就要承受巨大的内疚,而考好就意味着要不断的给自己施压,她的童年没有玩耍的回忆,没有竹蜻蜓,没有洋娃娃,有的只是不断的埋头做作业,拼尽全力的考完这一场,胆战心惊的迎接下一场考试;还有的现象是过分的溺爱导致孩子依赖性大,辨析力弱,容易形成自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教学大纲我中心,难以接受意见和批评;
比如,有位家长带着孩子来咨询的原因,是因为孩子在学校只能听好话,不能接受老师对他的批评,样样都要拿第一,甚至后来考数学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同学比他先考好,就冲过去,把那个孩子的试卷给撕了相反,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以让孩子相对稳定的渡过人生发展的每个阶段,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
家庭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社会学研究指出家庭是一个互动的系统,由夫妻组成的二人关系开始,等到子女出生后就转变成三角关系或多重关系,虽然每个成员都是独立的个体,但他们彼此之间并不是孤立的,他们常有一些看不到却能感觉到的联系,形成一个家庭网络。心理学指出,在父母与子女不断的互动过程中,父母的信念、情绪、行为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近年来教育方面问题特别多,一向被认为希望所系的学校教育遭遇到严厉的批评。学校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素质良秀不齐,有的入学前养成良好习惯,接受过学前教育;有的由于入学前的文化环境贫乏,良好学习习惯尚未建立,加上适应学校生活能力不足;有的入学前已经养成一些不良习惯,既没有良好品格又缺乏读书兴趣,不遵守校规。
对于这些学生单靠学校教育是很难发生效用的,他们的差异源于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方式,要想改变首先必须消除家庭中的一些不利因素。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间教室,如果父母在教育子女的知识、技巧与方法上有所进步,亲子间互动品质就能提高,对孩子的学习也能产生长远影响,同时也可促进父母和孩子的自我成长,研究表明,父母多半会重复他们孩子时代所受到的父母教养方式,这是一种心理代际遗传,因此,如果心理发育良好的父母,就会有心理健康的孩子,这些心理健康的子女,将来又会成为心理功能良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